北方白犀牛的前景看起来有些惨淡——世界上只剩下两只,还都是母的。
纳金(Najin)就是其中之一。
年,它被从捷克杜尔·克拉洛韦(DvrKrálové)动物园带到肯尼亚中部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大围栏里。彼时一起被送来的,还有两只雄性北方白犀牛,以及纳金的女儿法图(Fatu)。人们当时的想法是,把仅有的四只北方白犀牛带回它们的栖息地,或许能促进它们繁殖。
因为在动物园长大,纳金的性子很温顺。
这并没有奏效——犀牛们确实交配了,但纳金和法图没能生下孩子。
几年后,两只雄性北方白犀牛先后去世。先是34岁的苏尼(Suni)在年自然死亡。四年后,45岁的苏丹(Sudan)因“衰老综合征”导致器官衰竭,人们不得不对它实施了安乐死。
于是,纳金和法图成了世界上仅存的北方白犀牛——而且都不能怀孕。
来自人类的杀戮
说起北方白犀牛,需要从苏丹的死说起。它曾是这个世界上最出名的犀牛,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
作为仅次于大象、陆地上体型第二大的哺乳动物,北方白犀牛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万年。它们是白犀牛的一个北部亚种,体重可超过公斤,身长超过3米,奔跑速度超过50公里每小时,平均寿命在40-50岁。
科学家们将北方白犀牛送回非洲的自然栖息地
“我也不想表现得太饥渴,但我们族群的繁衍真的全靠我了。”在外国知名交友软件Tinder上,苏丹的个人简介如此写道。年,Tinder帮苏丹发出了一则“征婚”广告,把它称作“地球上最令人垂涎的黄金单身汉”。
实际上,在苏丹出生的上世纪70年代,整个非洲大草原还有多只它的同类。
但也就是在那一时期,野生动物园(safari)的概念在欧洲悄然兴起——将非洲大地上的猛兽们带到欧洲的动物园,对动物贩子来说是个绝妙的想法。
当时,世界上第一家野生动物园——朗利特动物园召集了一票捕猎者。他们挥舞着手里的套杆,在非洲大陆上肆意纵横,专挑刚刚断奶还没长大的野生动物宝宝下手。后者既有独立存活的能力,又容易被驯养。
年,捕猎者们听说南苏丹有北方白犀牛的踪迹,便驱车进入了这个尚未开发的无人区。短短几天内,他们就带走了包括两岁的苏丹在内的6只北方白犀牛以及若干非洲动物。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抓捕阴差阳错中拯救了包括苏丹在内的最后几头北方白犀牛。
犀牛“希望”,年被盗猎者砍去半张脸,年去世(EPA图)
到了年,也就是苏丹在动物园呆了整整10年后,世界上的北方白犀牛只剩下22只。这十年,暴利催生了大量盗猎者——一只北方白犀牛的角能卖到6万美元。在彼时的非洲中部,这相当于很多当地人20年的工资。而北方白犀牛有着犀牛家族里引以为傲的角,最长的有1.5米。
有数据统计,在过去40多年中,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58%,更有90%的犀牛从世界上消失。目前,全世界所有犀牛加起来,连一个足球场都填不满。
此时,人们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对这个种群进行保护。
但为时已晚。年5月初,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问题小组发表了一份长达页的报告,警告说,全世界有多达万种植物和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而大多数物种一旦濒临灭绝,很难指望它们在一夜之间重建健康、可持续的种群。一般来说,最好的保护案例至少要从两位数开始。拿大熊猫来说,在开始实施辅助繁殖项目时,其数量还有几百只。较大的数量不仅能增加繁殖几率,还能保证基因的多样性,会让种群更健康。
但人们不愿意放弃最后的努力。他们把仅有的北方白犀牛送回家乡,并给予苏丹VIP的待遇——全球顶尖的动物专家和兽医为它的健康保驾护航;40位保镖和18名饲养员日夜持枪守护,防止盗猎者偷袭;还有贴身“护士”给它全身涂满泥巴消暑。
“苏丹”最后的时刻
这并没能延缓该种群灭绝的脚步——毕竟此时苏丹已经太过年迈。年3月19日,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人们对器官衰竭、后腿溃烂的苏丹实施了安乐死。
从人工授精到代孕
实际上,早在苏尼和苏丹去世前,科学家们就从它们身上采集了精子,目的是给剩下的母犀牛进行人工授精。但不久,他们发现,这对母女似乎都没有将胚胎携带到生育期的能力。
于是,人们转而在实验室制造胚胎。这就带来了另一个挑战——获取卵子。
在动物保护领域,试管、冷冻、遗传科学等技术是有争议的。除伦理问题外,这些技术还存在安全性问题:杜尔·克拉洛韦动物园的一次操作中,一头犀牛因此死亡;另一次操作中,一名饲养员被杀死。该动物园曾对7只北方白犀牛进行了多达30次麻醉,每次干预都会带来风险。
但科学家们还是打算试一试。
来自柏林莱布尼兹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研究所(IZW)的托马斯·希尔德布兰特(ThomasHildebrandt)博士是这个过程的执行者。他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从法图身上收集卵子——这是犀牛麻醉的时间。如果他的动作不对或超时,也许会激怒法图,并被它杀掉。
希尔德布兰特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从法图身上采集卵子
取卵过程非常复杂——卵巢位于母犀牛体内至少1.5米的位置,肠道环路会对其形成阻碍。
希尔德布兰特博士对BBC解释说,对于大型猫科动物,兽医会通过其腹部进入到卵巢取得卵子。但这对犀牛并不适用,因为它们的皮肤大约有5厘米厚。如果被割伤,皮肤不会愈合,犀牛最终会因此死亡。
希尔德布兰特发明了一种收集卵子的仪器。
它是一根管子,可以从肛门进入。管子末端有一根长长的细针,是用来刺穿卵巢的。针头连接着一个吸管,可以将卵子从长管中吸出。
“你需要精确地操作。”他解释自己的专利,“否则会刺破一条有小孩手臂那么粗的血管。”
年,他成功地从纳金和法图身上一共取出了19个卵子。
下一步就是让卵子受精。对于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他们需要一位体外受精(IVF)专家。位于意大利阿万提亚(Avantea)私人实验室的切萨雷·加利(CesareGalli)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一收集到卵子,两位科学家立即从肯尼亚赶往意大利。
科学家们把卵子运往意大利
在此之前,加利花了几年时间,用苏门答腊犀牛和南方白犀牛做实验,通过电击一个卵子让它和精子形成胚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年8月,他用第一次送来的北方白犀牛卵子做了两个胚胎;第二次送来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目前,这些胚胎保存在他的实验室里。
有了胚胎,还需要一个子宫——但法图和纳金的都不合适。
肯尼亚保护区的兽医斯蒂芬·恩古鲁(StephenNgulu)说,当他们给法图做超声波检查时,发现它的子宫没有内膜,这意味着即便怀孕,也无法将胎儿带到足月。
纳金的缺陷则在于,它的后腿很弱。而当犀牛怀孕时,黄体酮会进一步对其腿部造成影响。“如果它摔倒了,你又没办法把它扶起来,那你就会失去它,失去这个孩子。”恩古鲁说,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不打算冒这个险。
他们计划让南方白犀牛代孕。
目前,已经有一些南方雌性白犀牛被围栏围了起来,排队做代孕。但还是不能高兴得太早,加利称,在此之前,人们尝试过将胚胎植入南方白犀牛体内,但都失败了。
一些南方白犀牛被围起来,它们将排队做代孕
科学家们苦苦思索后,认为是胚胎植入时间不对。他们需要确切地知道对犀牛来说,什么时候最适合将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拿人类来说,女性的月经周期决定了胚胎植入时间。但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月经周期——有些动物,比如猫,在交配时会释放卵子。
加利解释,如果犀牛和猫类似,那么就有可能将性交作为指标。换句话说,如果科学家们在代孕动物发生性行为后将胚胎植入,那么可能会增加代孕成功的几率。
目前,四只雌性南方白犀牛被封闭在离北方白犀牛不远处的栖息地。下一步,人们打算将一只已经绝育的雄性南方白犀牛和这些代孕者关在一起。
“一旦它们开始交配,就代表‘犀牛准备好了’,我们会赶紧把胚胎放进母犀牛体内。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恩古鲁说。
以保护为名
用人工辅助生育手段拯救一个种群,有人说,这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实际上,人类还做过更荒谬甚至残忍的事——为保护一个种群,他们甚至会对另一个种群下毒手。
戴夫·维恩斯(DaveWiens)就干过这种事。
这是美国政府的一项实验——由于斑点猫头鹰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区数量急剧下降,人们打算尝试把它们在东海岸的表兄弟巴雷德猫头鹰杀掉一些,以降低前者的消亡速度。
左图为斑点猫头鹰,右图为它的表兄弟——巴雷德猫头鹰
“在我看来,为拯救一种猫头鹰而去杀另一种猫头鹰,有点让人反感。”维恩斯是一位著名鸟类学家的儿子,从小就对鸟类着迷。在射杀第一只猫头鹰之前,他从未开过枪。每次扣动扳机,他的手都会颤抖。但他明白,这两个猫头鹰的种群正在失控,从保护的角度讲,是有必要进行干预了。
上世纪90年代,斑点猫头鹰被列入《濒危物种法》,并上了《时代》封面。从那时开始,联邦政府官员停止了对数百万英亩老树林的砍伐,以保护这种鸟的栖息地。但斑点猫头鹰的数量还是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更具攻击性的巴雷德猫头鹰在与斑点猫头鹰争夺食物和空间。两者吃同样的食物——比如松鼠和老鼠,但前者繁殖更快。现在,它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斑点猫头鹰。
“如果不捕杀,就会让斑点猫头鹰灭绝。”波特兰奥杜邦协会保护主任鲍勃·萨林格(BobSallinger)说,“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维恩斯也发现,在没有对巴雷德猫头鹰进行清除的区域,斑点猫头鹰消失速度非常快。但在那些清除过的区域,他们也还没有看到新的斑点猫头鹰迁入,“迁入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
目前,实验时间被延长到了年8月。这意味着,维恩斯还要继续他们的杀戮。
“你一辈子都在教育别人,猫头鹰等猛禽是要保护的。”维恩斯的同事乔丹·哈赞(JordanHazan)说,“对猎人来说,捕杀鸭子和鹅是件有趣的事。但杀猫头鹰,你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乐趣。这只是你的工作。”说着,他把一只死了的巴雷德猫头鹰装在白色塑料袋里,送进实验室称重,再放在桌子上,展开翅膀测量它的翼展,露出它胸前白色和深褐色相间的羽毛条纹。它将被制成标本,送进博物馆。
一只被制成标本的巴雷德猫头鹰
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将杀戮用到动物保护中了。
在此之前,美国联邦政府为拯救濒临灭绝的流莺,割断了数千只牛鸟的脖子;为保护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三文鱼、中西部的鲈鱼及其他鱼类,他们杀死了数千只被称为双冠鸬鹚的大型海鸟。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使得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和美国印第安人部落可以更轻易地杀死海狮,因为它们会吞食濒危的鲑鱼群。
凭什么由人类决定
这些做法都曾引起过争议。
反对者认为,人类没有资格在自然界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凭什么由人类决定哪个物种该灭绝,哪个物种不该?支持者则认为,人类有责任和义务为自己的错误赎罪——比如斑点猫头鹰衰落的根本原因可以归咎为对树木的砍伐,从而尽可能实现生物多样性。
印度喀拉拉拉邦海滩上,一只橄榄树海龟被渔网和绳索勒死
“但如果为了拯救一个种群而杀掉另一个,绝对不能说是一件好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荣誉教授马克·贝科夫(MarcBekoff)对射杀猫头鹰的做法深恶痛绝。负责“动物之友”野生动物法律项目的迈克尔·哈里斯(MichaelHarris)则认为,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环境保护和栖息地保护上,而不能把一些动物当作替罪羊。
“随着气候变化,物种的消亡会很常见。”哈里斯说。“那我们要做什么——选择赢家?”
但不可否认,就目前来看,人类确实充当着救世主的角色——或者说在为自己曾经的杀戮和对环境的破坏赎罪。而在“赢家”的选择上,他们也确实有自己的偏好。
动物学家内森·尤西(NathanYaussy)在《地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称,分类学中的偏见总会影响公众、政治家甚至科学家的判断,“不被保护的物种面临的首要障碍就是人类的审美。虫子、蛇等动物一点不可爱,而人类的大脑决定了他们要保护那些可爱的,看上去像婴儿的动物。”
但也有研究表明,一旦人们发现某种丑陋的动物濒临灭绝时,他们会认为它更有吸引力,更值得保护。这意味着,濒危动物是有某种特权的——比如北方白犀牛和斑点猫头鹰。
保护区内的纳金和法图不知道特权意味着什么。不远处那些正在泥地里打滚的南方白犀牛也不知道,它们中的某一只可能会承担起拯救另一个种群的责任。
其中一只南方白犀牛或许可以阻止另一种群的灭绝
但如果代孕最终失败了呢?
执着的科学家们早就想到了一个更长远的办法——收集精子和卵子的样本,将其储存在深冷的液氮中。他们寄希望于未来克隆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北方白犀牛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