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联想很麻烦。
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逐步好转,全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和4%,继续保持着“稳健成长”的风格;而另一方面,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投资市场的反应,从发布“利好”的财报后到今天,联想股价已经跌走了11%,而如果从年的历史高点(14.6元)算起,到今天,联想股价已经跌走74.5%,彭博社将联想称之为“表现最差科技股”。5月4日消息,联想集团将从香港恒生指数中被剔除。
一边是经营的指标在趋势线上的好转,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嫌弃”,联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试图从政治环境上找原因:联想股价的反常暴跌是做空机构有意利用中美贸易战来放大普通投资者的担忧情绪,指出待到市场清醒过后,联想股价将重回正常通道。
而对于被踢出恒生指数,联想也非常强硬地回应道,“恒生指数的审核结果,并不会对其股票表现产生长期的实质影响”。
但是,无论解释的口径有多合理,人们更喜欢用对比的方式来看待事情:成立了8年的小米,今天市值估值已经高达千亿美元,而成立了30多年,曾经手握无数资源和政府政策倾斜、曾经高居金字塔塔尖的明星科技企业,到今天的市值才不到亿人民币,连小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你说联想一切正常?
站在联想的角度,以杨元庆为核心的管理层们也许会感觉委屈,我们一路上什么也没做错啊,PC时代倾尽一切去把PC做好,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又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重金收购摩托罗拉)去试图在智能手机时代里占一席之位,到后来的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可穿戴热潮、AI时代,联想都步步紧逼,没有错过一个时代的入口,也没有错过一个风口,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而这正是这个时代最具魅力的地方,这个时代不是要求你做对所有事情,而是要你去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创新,这正是联想所缺乏的。
今天,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之下,PC时代其实已经差不多结束了,资本市场对于PC厂商的看衰是正常之事,DELL后来选择了私有化,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火的七喜电脑和神舟电脑,如今也已销声匿迹,就连苹果的mac机,也只能收割一下有情怀的果粉了,小米、华为推出PC,其实更多的是补足个人消费的产品线,很难寄予厚望。以前的软件开发者在开发软件时,第一考虑的就PC用户,然后才会兼顾考虑智能手机用户,如今,很多app其实已经很难找到其PC端的软件。
PC时代已经落幕了,但联想还一直把梦想停留在这个时代上,一直反复重申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显赫位置——PC销量全球第一。
手机制造和销售方面,其实联想也创造过辉煌,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后,凭借着运营商、供应链的巨大优势,以及在PC时代积攒的超强人气,联想手机迅速挤进了当时“中华酷联”的头部阵容,曾经一度市场份额国内第一。而在刚过去的年,联想手机销量万,排名国内第十,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更关键的是,联想手机产品似乎已经与市场脱节了。
年,我花了多块钱买了一个联想的大屏幕手机,操作简单顺畅,做工优良结实,当时我想,联想在手机市场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如今,十年时间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联想在这十年间到底干了些什么。最近听说联想在倒腾“区块链手机”,我想说,这真是用心在做手机的玩法吗?
当然,也许是我们对联想太苛责了,正如水木社区上有人说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关村不知道有多少攒电脑,搞板卡的,大浪淘沙活下来的没几个,能折腾成联想这样的确实独此一家,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的。而也正如柳传志说的“联想对中国经济繁荣有重大贡献”,确实,联想把个人电脑的价格做低了,才有今天PC高度普及的局面,它对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有很大助力。
但我们在联想上倾注的期望远不止如此,我们在内心里是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科技的顶梁柱,成为韩国的三星,甚至美国的苹果。可惜,企业的基因决定了这一切不会发生,也注定了今天联想的“败局”——联想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以销售为导向”,人们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至于它卖的东西到底是自己生产的,还是别人生产的,它根本不care,从本质上,联想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