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势而后伐谋,所以“识大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择业、跳槽影响深远。为了给大家直观地展示当前哪些行业正走向兴旺,哪些行业已衰败没落,我分析了世界强中的家中国企业,它们分别来自金融、制造、电信等22个不同的行业,这些超级大企业通常都是各自所属行业中的巨头,从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身上可以看到其行业的走向。
1.哪个行业入选强的企业数量多?
前五位分别为能源(23家)、金融(11家)、电子/电气设备(9家)、房地产(9家)和保险(8家)。好吧,中国不愧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足以支撑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企业发展壮大。
图1
有人可能会质疑说,电子/电气设备行业的技术含量很高啊,那我把这9家企业列出来吧:鸿海精密(台湾)、正威国际、联想集团、和硕(台湾)、中国电子信息、台积电(台湾)、广达电脑(台湾)、中国电子科技、仁宝电脑(台湾)。台湾企业占据超过半壁江山。
数据也同时印证了,“对基础技术缺乏研究”正是当今中国企业的最大问题,互联网企业更多地是关心模式的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在技术创新上还是一贯的依靠舶来品,很少中国互联网企业愿意在那些基础而又核心的技术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因为这些基础而又核心的东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远不如模式创新在变现上来得快。但技术才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根本,所有的模式创新、体验创新都只是依附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互联网一直在技术创新上采取“拿来主义”,在用完中国的人口红利后就将迅速面临断崖式的崩溃。
2.哪个行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最高?
营收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各行业平均营收前五名和后五名的情况如下:
前五名:工程与建筑、网络/通讯设备、综合商业、金融、电信
后五名:工业机械、船务、房地产、互联网服务、批发零售
图2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意外,为什么“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会排名倒数第二呢?这里面的企业都是赫赫有名的,京东、腾讯、阿里,哪个不是跺跺脚中国互联网就得震一震的主儿?而数据恰恰说明,互联网当前还远不是中国的支柱经济,它虽然抢尽眼球,但还是实体经济在支撑着中国在前行,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画地为牢的阶段,虽然红红火火,但还远没有融入到庞大的实体经济中去。而我们的决策者在制定各种行业政策时是不是也可以适当考虑下传统经济的现状,包括它背负的责任和当前的困境。
工程与建筑行业夺魁,网络/通讯设备夺得榜眼,说明中国仍处于基建大发展阶段,包括硬件的发展(铁路、公路、建筑)和软件的发展(网络、IT设备),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程师”仍是非常紧缺的人才,包括建筑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当然,金融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处于金字塔的最顶尖的,但这个行业情况有点复杂,后面我们结合其利润和增长情况来谈。
2.1哪个行业的营收增长率最高?
营收增长率衡量的是行业的发展态势。前五和后五的情况如下——
前五名:航空、船务、网络/通讯设备、金属产品、房地产
后五名:电子/电气设备、贸易、物流、能源、金融
图3
航空和船务应该是受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强烈刺激,在营收增长上表现良好。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率也印证“中国仍处于基础建设大发展阶段”的观点,房子是无数中国人的终极追求,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应该还能兴盛很久。
电子/电气设备行业正在被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革命,所以其滞涨是正常现象;传统贸易被电子商务、海淘的狙击,估计很难缓得过气来;因为顺丰去年仍没进入强,这里的物流只包括一个企业——邮政,所以其低速发展没有代表性,不符合当前行业现状;最让人吃惊的是金融行业竟然营收增长率倒数第一,难道金融行业在与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