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和小吴来了一次城市逃离,去了竹林深处的咖啡馆,住在森林里小树屋里,过了两天自然系童话生活。
在去*山的飞机上,我随手翻相册看,刚好去年这时候,我和燕子在濑户内海跳岛,跟着地图寻找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和艺术装置。当时我们住在高松,每日坐渡轮往返各个小岛之间。在岛上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我们飞奔在山林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影影绰绰洒在我们身上,下坡时会忍不住松开把手,在那一小段惯性滑行里伸展双臂和风拥抱,每一个画面都像是青春电影里的场景,想来春天还真的很适合去跟自然约会啊。
还记得丰岛美术馆像水滴一样禅卧在山间,坐在里面,所有感官都会被放大,听到了风吹树叶摇晃出海浪的声音,捕捉到了风的痕迹,为水滴的交际汇合轨迹而掉了眼泪。而直岛的地中美术馆,安藤忠雄利用清水混凝土建筑对空间进行切割,巧妙地让自然光为艺术品打光。馆内珍藏的几幅莫奈的睡莲图,会因为每天时间不同,光线强弱不同,观众所站的角度不同,流动着不太一样色彩。
上个月底在西班牙,二刷高迪的建筑,再次被他的异想天开,以及对大自然的魔幻加工震撼。对他来说,建筑不是冰冷石块的堆积,而是诗歌,是交响乐,是雕塑绘画,是大自然中给与的灵感体现。
去年的两次小岛之旅和今年二刷高迪,都让我看到建筑之迷人在于,空间本无形,而设计师通过改造空间,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达到一种共生的平衡。
我对自然一直有迷之向往,在都市里的家里,被我打造成了植物园的样子。只要有时间就会去飞滑翔伞,一个人从空中静静地看这脚下的世界,耳边只有风的声音。与其说向往,不如说总会感知到一种召唤。
这次受到雀巢咖啡的邀请,去*山的密林里体验他们的咖啡快闪店,地址选在一片藏着很多可爱小树屋的森林里。听说设计师是青山周平时就很期待了,记得之前看过一篇他的采访,说青山在大学时候做了一年的背包客,那次旅行也让“人和自然的关系”成为他设计理念里的非常重要的命题。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自然,青山周平的回答特别可爱:“因为很多喜欢大自然的人都很厉害啊!”
自然感·感CAFé
刚到的那晚住在树屋里,早晨在天光鸟叫声中醒来。收拾东西出门,还特意配了一身童子军LOOK,整个人开心得像春游的小学生。
从树屋到咖啡馆之间会有车接送,但我和小吴都觉得,沿着森林里蜿蜒小路走过去体验感会更好。沿途像寻宝一样,走一段就会看到一个神秘箭头指示牌,还会发现好几个藏在大树枝间的树屋。
虽然来之前已经看过设计图,但是真正站在自然感·感CAFé面前,还是忍不住提了一口气,在心里wow了好几声!??
快闪店由根竹子搭成,竹子本身自带禅意,记得去年在京都伏见稻荷神社,从一条小路走进山里,误打误撞进了一片竹海。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变化,从人山人海的拥挤中一下整颗心像是飘在了大海上,随着微波轻轻的起伏。
这次由青山周平设计的竹林咖啡馆,入口是一条竹林小径,虽然只有短短几步路,也利用竹子的参差错落,打造出了曲径通幽的感觉,让人融入到整个环境设想当中。
这样一想,似乎很多日本的建筑设计师的作品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共性,从不开门见山,而是娓娓道来。记得在直岛,参观地中美术馆先要穿过一片花园,里面布满奇花异草,池塘里种着睡莲,穿过花园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放慢脚步,所有感官都被逐一打开,心里却无比的安静。丰岛美术馆也是这样,入馆之前要在山边绕上一小圈,让整个人提前进入到一个思绪真空的状态。
在竹林咖啡馆里,可以坐小竹凳,也可以歪在懒人沙发上,还能随手抓个垫子席地而坐,再选一杯限定咖啡。咖啡香气混合着竹子以及周围树木青草阳光的味道,你根本不会想起自己是坐在一个人造建筑里,因为建筑早就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了。
这次感CAFE的menu上有四款充满自然感的限定饮品??云端漫步,豆蔻宇治,微醺一夏,瑰间小径,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很好奇了。我和小吴各尝了两杯,第一杯选了看起来最浪漫的云端漫步。美式浓黑+一朵大棉花糖,棉花糖的甜平衡了咖啡的苦,还有一点点的椰香。
拍完这张之后,我把咖啡倒进去的时候顺便倒了自己一身,画风也是非常本我了~~~
第二杯微醺一夏,青柠,气泡水,冰咖啡,鸡尾酒,一听就是夏天的元素,就着穿林晚风,来点小酒,眼前好像立刻出现了夏日傍晚粉紫色天空的样子。
加了冰块的抹茶牛奶,沁凉又解暑。而我和小吴一致表示最喜欢瑰间小径的味道,拿铁里有淡淡的茶香和玫瑰的香气。
喝完咖啡可以到周围走走,在咖啡馆旁边的草坪上,有一个1:1的白犀牛折纸艺术品,既童趣又有仙气。走近看介绍,是折纸艺术家刘通用一张8x8米的纸不经任何剪裁折叠而成,用艺术的形式呼吁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身后的小竹楼里有一个小型公益画展,雀巢咖啡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合作,征集来自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画作公益画展,小朋友笔下的斑斓世界总是特别动人。
画展里还有一项隐藏福利,在现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