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生健大洼里孕育的天才雕塑师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位于太平洋东部加拉帕戈斯平塔岛的象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年国际生物学家发现这只象龟时,它就已经是地球上仅存的最后一只个体,人们亲切地称它‘孤独乔治’。


  人类为了挽留这个物种,特意找了两只和这只象龟基因最为接近的雌龟一同饲养,希望它们能够繁殖后代,然而努力是徒劳的,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年6月24日,孤独乔治由于年岁太大器官衰竭导致自然死亡,人类第一次亲眼看着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


  孤独乔治死后科学家希望奇迹能够发生,继续到处寻找平塔岛象龟这个物种,可惜最终也没有找到。无奈,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物种灭绝的现实。”


  以上这段串词是年1月1日在厦门五缘湾“濒危灭绝动物艺术馆”公益展览开馆运营仪式上,来自天津静海区的项目投资人、青年雕塑师刘生健的创业动机和深情道白,令现场嘉宾及参观者无不心受触动,感慨万千。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


  刘生健,年9月出生在台头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幼时,他经常看妈妈剪窗花,时常抓起剪刀也跟着剪,剪出来的东西总是奇奇怪怪,令人费解。


  不知是淀洼的寂寥,还是淀土多情,长在大清河畔东淀大洼的刘生健儿时有一种特殊嗜好,就是爱玩儿泥,人们都叫他“泥娃娃”。有一次,大雨过后,他和几个玩伴跑到泥水沟旁挖泥巴,玩起了我们当地叫做“摔呜叭”的游戏。一阵戏耍下来大家已是满头大汗,累得不行了,都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又舍不得手里的泥巴,毕竟一顿摔打揉捏下来,这些泥巴已经是既柔软,又不粘手,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其中一位玩伴心灵手巧,不一会儿他竟然把泥巴做成了小狗,其他几个小朋友见状,也开始捣鼓起来。有的做成了小鸟,有的做成了小猪,还有做小汽车的,而刘生健却按照当时电视里的动画片做了个变形金刚。

(刘生健的雕塑作品)


  兴奋之余,刘生健便沉浸于用泥巴做变形金刚,并尝试着把电视里的机器人做了个遍。从此,他对泥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是见什么捏什么,塑造的题材五花八门。上小学后,他的作品也从变形金刚到黑猫警长再到葫芦娃……慢慢地转到了传统题材,杨柳青年画里的人物就是他新的创作素材,例如胖小抱鱼、麻姑献寿等,这些更接近现实生活,和之前的卡通人物大不相同。此时,邻居和亲戚对他的手艺大加赞赏,人们也把相关素材的年画和挂历拿来给他当参考。


  几年后,刘生健上初中了。动画片看得越来越少,现阶段的什么节目都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无意中一次调台,播到了天津台,此时播放的纪录片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内容是介绍天津泥人张彩塑。“我的天啊!泥塑能做的这样厉害啊!”他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


  好想去看看泥人张的作品,要是能在人家那里学一下就更好了。几天后,他利用各种渠道以及刨根问底的方式,打听到古文化街有泥人张的店铺。星期天他就坐车第一次来到天津市区。


  经过一番苦苦寻觅,求知若渴的刘生健终于找到了泥人张的店铺。他蹲在人家的柜台下面,透过玻璃窗傻傻地看了一天。好想跟人家学啊,可是柜台前服务员的回复是“我们这里是商店,教不了你,因为我们也不会做。”


  扫兴而归的刘生健回到家后内心更不平静,苦等一星期后找父亲要了元钱,坐上长途公交车又去了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张的店铺。他想,既然学不了,那就买一个泥塑回家,花了元买了个泥塑侍女。这尊泥塑侍女像是天仙宝贝被他双手捧回了家。


  刘生健看着这尊泥塑,有说不出的开心。他拿出泥巴坐在“侍女”对面照着它的模样捏了起来,这应该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临摹泥塑。


  初中二年级时,美术老师发现刘生健有这方面的艺术特长,便鼓励他多做一些作品,并让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兴趣班。


  美术老师对刘生健说:“你的天赋不错,将来可以上美术高中,然后再考个美术学院之类的大学,大学里有专门的雕塑专业,很符合你现在的兴趣爱好。”


  不过这些理想如果想要实现,得从学习绘画开始。就这样画板是学校的,画笔是老师给买的,刘生健从此开始了系统的美术学习。早自习画画,晚自习也画画。周六、周日,暑假、寒假,美术老师还特意给他所在的兴趣班补课,让他在专业上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刘生健介绍自己的雕塑作品)


  有追求,就会有突破


  不懈追求,是一个人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必然。年夏天,刘生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天津市银河艺术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高中期间系统的学习使他深深地迷恋上了写实雕塑。学校美术部主任看到了他的天分特长,便把他推荐到天津美术学院蜡像创作室,被我国第一代蜡像艺术大师艾德胜收为入室弟子,在创作理念、造型设计、材料加工、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训练、定向培养和全面提升。


  2年,刘生健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他先后参加了话剧《雷雨》和张艺谋执导的话剧《图兰朵》等场景设计,并独自承担了话剧《一个晴朗的早晨》舞美设计。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潮州市电视台和四川绵阳市话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并应聘担任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美丽的谎言》《家有儿女》第五部和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参和济南军区联合拍摄的一部反映陆军航空兵题材的电视剧《第五空间》美术设计,以及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北京人》《问道武当山》《太极武当》等影视剧做美术指导,他的名字开始由舞台走上荧屏和银幕,走进人们的视野。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1%的灵感。出生大洼农家的刘生健没有听过这句格言,但他知道馅饼好吃,却不会有从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刘生健对艺术的追求执着而坚定,就像他老家静海东淀大洼的泥土有棱角、有灵气。特别是在人物雕塑方面的用心和痴迷,注定了他应有的艺术成就和发展空间。

(刘生健为齐白石塑像)


  7年,处在人生事业的转型期,刘生健辞掉在南方从事的舞美工作,选择回到老家天津市静海区全力追求雕塑艺术。期间,他相继为静海青少年教育基地创作了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和津门大侠霍元甲等历史名人塑像。他对待自己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严肃认真,他精准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灵*,下手如有神,作品个性突出,内涵深刻。几年间,他倾情协助业内人士先后为湖南毛泽东纪念馆和长沙毛氏宗祠创作毛泽东主席蜡像,为厦门鼓浪屿岛古城风云纪念馆创作当代政坛的伟人蜡像以及林巧稚、乔丹等名人蜡像,为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创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仿铜人物群雕等。并相继于年为静海籍著名作家张孟良文学馆制作主题雕塑;年为辽阳博物馆制作多尊蜡像,同年为辽阳民俗博物馆制作主题场景蜡像40余尊;年为沧州博物馆制作场景蜡像15尊;年参与制作了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大型主题雕塑;年为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制作人物蜡像,同年为天津市警官教育基地制作蜡像等,并直接参与了大连金石滩蜡像馆的场景蜡像制作;他与同道联手合作完成的大型泥塑作品《劳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刘生健为林巧稚塑像)


  有突破,就会有担当


  艺术的出发点是爱,是人间大爱,是人类真爱。这是青年仿真雕塑师刘生健立足本业,对所从事塑像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在刘生健从事雕塑艺术过程中,年对他来说注定是个特殊年份。因为自这年起,他雕塑的主题和方向开始出现大的转轨,基本上从做人物类题材,倾情投入对濒危动物主题的塑型。


  这个重大的思维转型起因就是由于那只叫“孤独乔治”的加拉帕戈斯平塔岛象龟,就在这一年这只象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它的离世引起了广泛
  刘生健从报道中得知“孤独乔治”的死亡,标志着平塔岛象龟从此在地球上彻底灭绝。因为“孤独乔治”是这个物种的最后一只,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物种在眼前灭绝,然而却无法挽救。


  这件事情对刘生健触动很大,他觉得大家应该尽快警醒,应该让环保意识入心入脑,应该唤起大众大张旗鼓地做好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为此,他几经周折费尽心力通过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搜集大量关于象龟的资料信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意赶制出与“孤独乔治”原体等比例的雕塑模型,以唤醒人们对自然生物物种的保护。特别是他在制作“孤独乔治”雕塑模型期间,得知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原因,再加上娱乐、消费所导致捕杀和偷猎行为愈演愈厉,使得许多珍贵物种相继濒临灭绝或正在灭绝。


  单单只做一个“孤独乔治”,影响力不是很大,自己作为一名专业从事仿真雕塑的艺术工作者,必须以艺人的良知、道义和担当精神,多做一些对濒危灭绝的动物保护的呼吁和宣传。他下定决心努力创建一个濒危灭绝动物展馆,争取以更大的平台、更美的艺术和更好的效果,唤起人类重视生态环境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这个构想,在刘生健的脑海里从萌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以忘我的状态积极组织创作素材,不断推出相关动物雕塑作品。在这个积累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创作动物雕塑,他尽可能地少接人物雕塑的订单,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去创作动物主题雕塑,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枯燥,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年,刘生健按照自己规划构想创作的动物雕塑从类别到数量累计突破了多件。年,中国首家以个体名义举办的濒危灭绝动物公益性展馆在厦门五缘湾开馆,受到了社会上的热切
  有担当,就会有作为


  付出,是一种境界,不图回报。刘生健在厦门举办的濒危灭绝动物公益性展馆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一些权威机构和科研单位主动与他联系,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濒危动物的图像资料和数据信息,帮助他丰富和完善物种内容,鼓励他不断扩充壮大展览规模,并纷纷前来定制相关的动物仿真雕塑。


  年以来,他相继为长江江豚保护协会制作长江江豚,为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制作布氏巨猿,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制作埃雷拉龙和新疆准格尔翼龙,为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制作白鳍豚,为中科院北京植物所制作中国双脊龙,为中华鲟保护基地制作长江白鲟和白鳍豚,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制作天山哈密翼龙,几乎件件作品皆为经典,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一些国外机构的订单也纷至沓来,其中美国自然博物馆则成为此类生意的订单大户。

(刘生健的雕塑作品)


  在有关部门的建议和支持下,刘生健的第二个“濒危灭绝动物艺术馆”前不久在云南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市海洋馆四楼正式开馆运营。该馆设展面积0平方米,展厅分为海洋生物区、长江生物区,恐龙区、古兽区、爬行动物区和现生动物区6个板块,涉及经典作品近余件,其中有海洋生物区的腔棘鱼,长江生物区的白鱀豚、长江白鲟、斑鳖,爬行动物区的平塔岛象龟,现生动物区的北部白犀牛等,这几种动物尤为突出,它们均为近年刚刚灭绝和正在走向灭绝的物种。本次展览以稀缺的生物类种和超强的艺术效果,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观,一睹为快,当日参观人数突破人次。

(刘生健的雕塑作品)


  据刘生健介绍:“和第一个展馆不同的是,这个展馆是属于商业性质的,是有一定门票收入的,利用这里的收入来继续维持第一个非营利展馆。第二个展馆开馆以来运营比较顺利,能够达到自给自足,还能有一些盈余用来维持非营利的厦门展馆。目前,两个濒危灭绝动物展馆都比较受社会欢迎。如果条件允许,我可能还会继续做第三个、第四个……第N个濒危灭绝动物展馆。”


  

记者:刘洪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