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14888.html本文曾以《隆冬已近,寒衣置否?——灰犀牛读书笔记》为题发表于《新理财》年第五期
米歇尔·渥克著,中文版王丽云译,中信出版社年版
该书作者米歇尔是一位女记者,她提出的“灰犀牛”概念,与塔勒布提出的“黑天鹅”概念相对应、交相辉映。黑天鹅事件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事件,极为罕见、影响巨大而且不可预见;灰犀牛事件则是我们本来应该看到但却没有看到的危险,又或者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根据作者在该书的阐述,分别以频率及影响两个维度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分别如下:
各种危机的特征
低频率
高频率
影响小
白天鹅类事件
影响大
肥尾效应类事件、黑天鹅类事件
灰犀牛类事件
(p36)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划分非常粗糙。实际上在风险发生概率小、风险发生影响程度大的范畴中,绝大部分是低频高损风险,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主要通过经济资本来进行应对,并通过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来进行管理。只有那些风险发生概率极小且影响程度巨大的部分才是黑天鹅事件,也称巨灾风险(stressrisk),而右上角象限的高频低损风险,也即白天鹅风险,确实不应占据管理者过多的精力和资源,而是应该依靠全面的制度、流程、培训及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对于实在无法进行预防或缓释的高频低损风险,往往在企业内部采取自留的方式。承担白天鹅风险可以说是企业运营及创造利润的潜在前提或必要的潜在成本之一。
她认为,灰犀牛危机的范围远远大于黑天鹅危机。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区别是:很大一部分人相信灰犀牛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且也愿意这样说。她在前言中还反复强调,这部《灰犀牛》不是为了反驳塔勒布的理论,而是为了补充其理论。
她提出了构建自己的“灰犀牛”事件发生后的认知及管理框架,即五个阶段:否认、“混日子”或“得过且过”、“判断性”(确定解决方案是否正确)、惊恐、行动或是崩溃。她在正式描述这五个阶段前,首先指出了我们之为人所固有的缺陷,那就是面对负面信息时的抵触和否认情绪,而这种情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导致那些早该被认识到的风险置若罔闻,直到灰犀牛真的向自己奔来时才恍如梦醒却已为时已晚。
而对于如何应对我们的抵触和否认情绪,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五个建议:
一、不要害怕犯错误
二、控制自己的热情
三、明白预测是件复杂的事
四、挖掘群众智慧
五、坚持学习
而在她提到的“灰犀牛”事件的第一个阶段“否认”时,她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犀牛群?为什么我们不能避开它们的奔袭路线?
她认为“‘否认’,是一个深深根植在我们人类性格中的防范机制,是应对危险的典型行为的第一个阶段。它帮助我们在不崩溃的前提下应对危难。”她还介绍了伊恩·米特洛夫提出的一项导致我们走向固执愚昧的自我保护机制:“拒绝(低估可能的损失)、理想化(认为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危机发生)、推卸责任(把灾难的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自以为是(降低可能性)、盲目(想象损失会很有限)”。
对于如何快速度过“否认”阶段,进入真正解决问题的阶段,她提出了以下四个建议:
一、到新的领域寻找危险信号
二、质疑原有的想法
三、战胜群体思维(确保抉择者中包括有各种想法的人,他们必须是不愿意接受传统想法的人,必须不是在危险面前盲目自信乐观的人)。PS:窃以为这也是组织中应该设置首席风险官的原因之一吧。
四、防范故意否认抵触危险的行为
而在她提到的“灰犀牛”事件的第二个阶段“得过且过”时,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已经看到犀牛群冲来却仍然不躲避?
她认为,我们之所以会在“灰犀牛”事件出现时选择得过且过,“是因为体制设置上的严重缺陷,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匮乏,领导能力严重低下,优先处理看似严重的问题时阻力困难太大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
对于如何度过得过且过阶段,她提出了六点看法:
一、得过且过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
二、选择正确的时间节点(“无论是行动太早,还是行动太晚,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这一点和《战略的本质》中对于选择愿景型战略的告诫类似)
三、变革奖惩机制(对那些在面对可能的灾难时,及时阻止其发生、清除行动障碍的员工,应该提高奖励的额度)
四、公平地分担成本
五、正确地计算成本、盈余和投资
六、有时候拖延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
在“得过且过”之后,则是进行判断或诊断,明确解决方案是对的还是错的。
她认为灰犀牛式危机分为五类:“危机一:人们广泛认可它的存在和危险性,而且很清楚解决方案是什么,但就是在谈及行动时心不在焉;危机二:是一种真正的危机,或者说是隐藏得更深的危机,是一种本质上的危机;危机三:人们广泛认识到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它,所有的解决方案看起来都不合适;危机四:新出现的危机,它的存在让之前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为可能;危机五:根本解决不了的危机,其所造成的损失是由于我们不肯放手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过时的事情”。而另一个可以说明是由于有限信息及有限理性导致的一个窘境往往会出现,“我们常常不能分辨自己面临的灰犀牛式危机属于哪一种类型”。
她在这部分又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你面前的灰犀牛式危机
二、正确定义危机的类型
三、信息可以产生强大的变革动力(利用非常透明的体制来对待问题,提高不作为者应该付出的代价)
四、不要因为以往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五、你不会总是一次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之而来的就是灰犀牛式危机的第四个阶段:恐慌。
她认为,要避免在恐慌情绪中制定决策,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识到:“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时,‘情绪’对我们选择和决策过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我们不再处于恐慌和害怕的情绪中,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且她也肯定了恐慌情绪有助于激发我们进入行为模式这一个好的作用。
之后,她又给出了五点忠告:
一、慌乱的群体行为会把我们直接推上死路
二、建立数据完整的检测体系,防止非理性行为
三、尽早提高赌注(“越早制造紧迫感,你的损失就越小”)
四、向流行病学、飓风、龙卷风和海啸的防御体制学习:预设机制;建立灾难应对步骤;自行运行机制
五、小心犀牛角(“加速危机发生可降低总体损失并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做也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灾难”)
到了第五个阶段,行动或是崩溃时,她给出了这样的哀叹:“到了你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这一点我是非常同意的,好的风险管理应该是让危机管理永不发生,或者是发生了的危机远远小于其应该造成的影响,而糟糕的风险管理必然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危机管理,良医治于未病方为正道。
尽管如此,她仍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测量(窃以为这个词应该是评估,即assessment。但因为手头没有英文版,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二、分而治之
三、把危机定义成机遇
四、总是要有一些戏剧性事件才能促使人们行动
在此之后,她的关于灰犀牛式危机的演进及管理的五阶段便介绍完毕,她又提出了自己的“灰犀牛游猎攻略”的六阶段
一、承认危机的存在
二、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
三、不要静立不动(提前制定计划,并充分利用之)
四、不要浪费危机(有时候,阻止未来危机到来的最佳时机恰恰是在灾难发生之后)
五、站在顺风处(需要具备两个策略:第一,眼睛紧紧盯着远方,准确预测那个看似遥远的危险如何一步步靠近;第二,解决灰犀牛式危机,即“妨碍我们正确决策和及时行动的体制性问题;导致群体思维以及对我们造成蒙蔽的决策过程;保守的体制,妨碍决策者和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定和采取正确的行为;我们低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六、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
米歇尔的这本书非常知名,周小川行长的讲话、《人民日报》的社论均引用了她的这本书,并用“灰犀牛”来指代指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风险隐患,近者如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如中美 也可归类于“灰犀牛”(很多都是他竞选纲领中的内容)。而且她对中国也颇有好感,在书中多处提及中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并不乏溢美之词。书中提到,她于年来到大连,看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着空荡荡的高速公路时,她认为,这是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而投入的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只不过在当时看起来有些不协调而已。
尽管这本书非常知名,但我依然想鸡蛋里挑骨头一下:这本书中的资料非常详实,作为飞机上的读物非常合适,大概花上两个小时便可一气呵成看完,很是畅快,而且她提出的观念及列举的案例均能让人掩卷深思。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本提出了经济学名词并试图建立起分析和管理框架的专业书籍来看,它却缺乏了足够的逻辑性和框架感。瑕不掩瑜,这本书依然足以值得推荐给大家。
作者简介
关晶奇
关晶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湖南财经学院(现湖南大学财院校区)国际金融学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财政部第三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专业人才职业等级培训项目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风控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及MBA导师、北京大学国际投资管理协会(IIMA)第五任会长。财政部《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编写组成员,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编委,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指南》统稿人。著有《原来这是经济学》,参与编著《金融风险管理》,主编《风控大咖话风控》。先后参与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多个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课题组。曾任某上市公司首席风险专家兼部门总经理。现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关先生是FRM(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持证人。
加入蒙格斯智库知识星球
蒙格斯智库知识星球是这么一个地方:
1、经济、金融、法律、风险领域很多问题涉及敏感话题,要说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