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菜谱奔跑的犀牛 [复制链接]

1#

在17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他们在澳大利亚见到了黑天鹅。一只黑色天鹅的出现,轻而易举颠覆了“天鹅白色”这一曾经在漫长历史中由无数白天鹅反复证明的论断,完全改变了欧洲人对天鹅的认知。因此,塔勒布用“黑天鹅”的典故来定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这类事件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这世间,有许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是错的。我们在潜意识里容易认为,未来都会和刚刚过去的一样,我们经常会高估某一正面或者负面现象能够持续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持续性偏见”(DurabilityBias)。持续性偏见在股市里最常见,追涨杀跌就是一种典型表现。黑天鹅事件难以预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持续性偏见非常强大,我们总是过度相信经验,不相信会有不同于过去的事情出现,不承认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存在。

黑天鹅理论的出现,使得很多人找到了解释自己失败的救命稻草: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嫖娼嫖成老公都是人生中纷纷扬扬的黑天鹅。真正重要的事情仿佛都是不可预测的,你曾经预测成功过,你的工作、你的爱人和你的孩子,他们的模样吗?

年,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解释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说:“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已知的已知事物,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而我们也知道世上存在着被人所知不明事物,这就是说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同时,世上还存在着我们不知道的不明事物,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段被全世界嘲笑的著名演讲,其实颇有哲学意味。

“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明白这两点,“是知也”,就是聪明人了。而“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天鹅事件。

撇开那些术语,“黑天鹅事件”讲的其实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故事。煮粥的时候,掉入一颗老鼠屎,绝对是一起黑天鹅事件——你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会有一只老鼠把你的饭锅当成它的马桶,还懂得掀盖。一个事物如果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现有认知,我们就无法想像它的样子,更不可能预测它的发生。

但黑天鹅事件毕竟是低概率事件,《灰犀牛》的作者米歇尔?渥克认为,我们“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危险是比黑天鹅事件更需要重视的问题。所有灾难的发生,不是因为发生之前的征兆过于隐蔽,而是因为我们的疏忽大意和应对不力。这些征兆早就明白无误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但人们不仅视而不见,而且不愿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她把我们本来应该看到却没有看到,或者有意忽视了的概率高、影响大的事件,称之为“灰犀牛”事件。

当你在非洲草原上,看到远处有一头向你飞奔而来的犀牛,你会怎么办?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肯定是我看错了,也许是一头散步的大象。”——不相信并且否认未来的危险,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

渥克总结了灰犀牛事件的五个阶段。首先是否认,大部分人不愿改变现状,不愿破坏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即使犀牛已经出现,也宁愿相信那是头散步的大象。

犀牛慢慢靠近。但你会想,它也不一定是向这边奔跑,说不定等下它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况且离你还有大几百米,好象用不着那么神经过敏,暂且再享受一下草原的芬芳。这个阶段叫“得过且过”。

犀牛真的是朝着你冲来的,你已经能看到它鼻上的尖角闪烁着太阳的光芒。你感觉自己应该躲避一下,是该爬上左边的山坡,还是跳到右边的河里?犀牛害怕什么?百度谷歌能告诉你怎么躲避它吗?如果有个同伴,也许你们还会为如何逃避犀牛吵上一架。在左右为难无法判断的烦躁中,你度过了第三阶段,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再有五十米,那头两吨的犀牛就要撞上你了。这时你真的吓坏了,惊恐万分,这个阶段十分短暂。接下去你要么拼死一跃,跳开冲击路线,死里逃生;要么呆如木鸡,坐以待毙。所有的事件都会结束,灰犀牛也会远去,留下一股烟尘,或者是奄奄一息的你。

否认—拖延—烦躁—惊恐—崩溃。这就是灰犀牛事件的典型进程。其实要避开灰犀牛并不难,只要在这五个阶段的任何一刻采取行动,就可能成功。即便到了最后一刻,我们也都还有希望。

怕只怕下一次是巨象狂奔,你却依然故我。

最后,想起这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乐视事件。整个乐视事件的始末,以及贾跃亭的出走,对于投资人来说,根本不是资本市场的一起黑天鹅事件,而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倒是融创中国,更像是一只突然出现的黑天鹅。

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的危机。孙宏斌能例外吗?

大胖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