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之见,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敲竹听风
文中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写在前面
军校学员突然被要求就地过年,是这两天讨论的热点。面对“突然通知、随机改变”的命令,部分学员愤愤不平,认为不仅不科学、不人道,而且不讲诚信、违背法治。网上旁观者的态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要去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命令;另一种则感到,正因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军队的命令更要科学、准确、周延,不能让官兵白白牺牲。
这件事情已经大局已定,各种“表态”和正面宣传成为主流,即使网上仍有一些喧嚣也早晚会归于平静。而这次小小的“风波”,应是学员近期情绪的集中反映,比如同样是军校四年,前一届学长毕业之后是中尉,轮到自己就要变成少尉了;再就是这一年整体都不太好过,各种防控和管理的压力,让他们把能够回家“释放”一下成为近期一个梦想和支柱。毕竟是年轻人,不如那些已经被生活毒打得痛感麻木的“过来人”,抱怨一下可以理解。
但相信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能正确对待。并且,这次经历一定会让他们成长。想想我们当年,不也都是面对各种质疑和不信任,终于用行动和事实证明我们绝不是“老家伙”们眼里“垮掉的一代”。现在,我们应该用同样的包容与信任注视他们、祝福他们,可不要终于成为我们曾经讨厌过的人。当然,玉不琢不成器,给他们必要的提醒和敲打也是应该的。
我更觉得,他们在此次“风波”中的表现并非完全没有意义。这一代人最大的优点,是他们不盲从、不轻信,敢于置疑所有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比如敢对某项“朝令夕改”的命令提出异议,哪怕是私下的、匿名的、不正规的,甚至应该看成是近年来反复强调依法治军的重要成果,因为他们起码是拿“合法”、“合规”这个标准作为判断条件的。
“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新一代年轻人通过这件事,向所有“过来人”和“老家伙”们提出的疑问,也是对依法治军和改革建设提出的现实课题。
另外一个进步,我觉得是他们已经学会利用一些渠道,就那些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与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相对“公平”的讨论,而不再是逆来顺受。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真的是有些头痛,然而就军队的整个建设和长远发展来说,又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一个健康的集体,绝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因为一个集体最根本最能动的活力,来于自我反省、纠错和自我修复。
他们的举动也给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其实已经并不很新的课题:如何变过去居高临下的、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为信息时代平等的、交互的“说服式”教育。其实,如果允许官兵能对一个“有争议”的事情展开讨论,其实本身也反映了依法治军、民主建设的进步,因为现代法治不仅强调实质正义,更强调程序正义,强调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公平正义。在这方面,我很认可新绿网,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双方意见平等交流、碰撞的平台,让彼此都能受到教育,是被“说服”而不是被“压服”的。
命令可以被强制执行,服从命令也是军人的天职,但如果能够让执行者对命令心服口服,并且通过讨论交流使得下一次命令更加科学和减少争议,不也正是一个集体凝聚力战斗力的伟大之体现吗?
以上,即是我对这次小“风波”的一点看法。本质上,它仍然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是完全可以变“灰犀牛”为“白天鹅”的。
下面,我想重点讲讲当前依法治军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围绕“过年不放假”这些争论或者说不同看法,表面上看是不同利益的对撞,但往深层次看,则是对为什么要依法治军、什么是依法治军、如何依法治军的认识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又不仅仅限于“过年不放假”这件事。话题由此而起,但又不全是针对此事,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切不要生拉硬套、对号入座。
当前,某些单位、个别领导在依法治军方面,仍然存在三个认识上的盲点:
1口中讲依法,脑中没有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写道:“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在一切强调传统的群体里,都必须高度防止“死人”对“活人”的控制,防止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控制。
一招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如果说从严治军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那么长官意志可能就是所有军队的不优良传统。
某军事专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军人拿到现代步枪后,只是和别人拼刺刀,那不是军事革命。只有等他藏到树后对敌人瞄准时,才叫军事革命。
领导们心目中的依法治军,如果只是如何从法规中找出依据来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那不过是变着法子继续人治。只有等到领导们把自己放在法里面,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法、法治的程序来治军时,那才叫依法治军。
具体到军校“就地过年”,其实很多单位已经做好了放假准备,有的据说已经“放”了出去,然而突然接到上面一个指示,就只好推倒重来了。在这里,上级指示算不算“依法”的依据?当然算。但如果只是因为有了这个依据,可以证明自己下达命令有“法”可依,就可以随意下达命令,那恐怕还不叫依法治军。
令行禁止是对所有部队、各级领导的基本要求,这没什么好说的,但一名负责任的指挥员除了有执行权,也有对命令本身是否符合当前战场实际的置疑权,并有责任提出自己更合理的见解,这在我军历史上数见不鲜,包括几次重大战役中前敌指挥与中央军委就重大问题的反复商议,这才是一名负责任的指挥员,也是能打胜仗的灵魂所在。
依法治军里所讲的“法”,其实不只是讲“成法”,不只是那些死规定,而是治军之法、胜战之法,是在军法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机动灵活、联系实际。不理解这一点,就很容易变成惟命是从,唯上级指示为“法”的替身,失去自我纠错和修复能力,终于导致“越来越严”、“严到顶点”,说白了其实正是在依法上没有章法。
“上级”通常总是正确的,但“上级”并不永远都是正确的。只有当决策者认识到,下不下达某个命令、什么时候下达某个命令、如何下达某个命令都是有规矩,都是要担责任的,既不能为了突显自己的意志去随意下达命令,也不能为了规避自己的责任去下达随意的命令,依法治军才会真正形成厚实的基础。
2把治军当秘术,想依法缺能力。
老革命们喜欢把战争当成一种艺术,认为很多常胜将军是天才。然而也有一些人更喜欢把治军当成一种秘术,认为自己是难得的高手,记得还有一位不大不小的领导就曾经在大会上说过:要什么都依法了,那不是什么人都能做领导了吗?
《孙子兵法》强调的“胜兵先胜尔后求战,败兵先战尔后求胜”。循规蹈矩尽管在传统军事史上一直被当成一种保守甚至是无能的表现,可真正有水平的战略高手往往正是循规蹈矩、步步为赢的。依法治军也是如此。
首先,掌权的人要控制住自己不违法去治理。这个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二集“孙小果案”中,云南省第一监狱纪委书记何绍平坚守规定不让孙小果减刑时,就受到上级的质问:“你们规定怎么这么多?”在大是大非的“死人复生”面前,涉案的19个人只有何绍平坚守住了规定,可见其难。
其次,管事的人要控制住自己不片面追求进度,这个在部队是难上加难。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尤其在强调比学赶帮超的部队,在比进度、比速度、比强度的优良传统,纳入法治轨道、全面系统推进并不容易。
再次,领头的人要控制住手下们不层层加码,这个简直难上青天。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是上级通用的要求。怎么体现结合实际,最简单管用的就是层层加码。比如,上面规定9:00开会,下一级会要求8:50到场并点名,再下一级是8:30到场并点名,下下一级是8:00到场并点名。这种做法,从最上面一级看到的结果,是严格守时。从第二级开始看到的效果,则是严格的不守时,甚至于严格的不相信下属会守时。
依法治军,需要的是各级领导机关严格掌控住自己、严格掌控住过程、严格掌控住下属的能力。自觉没有这种能力的领导机关,自然不敢也不愿去严格依法治军了。
3不关心怎么去管,不推动依法去管。
毛主席当年上师范时,针对商鞅徙木立信的传说,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感叹为什么对大家有利的改革举措,还需要官方通过这种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来推行。鲁迅在分析自己拿不到薪酬的心路历程后,也感慨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旧的从来都不会自然而然地去的,幸福生活是要靠奋斗出来的。依法治军也是一样。
一方面,离不开高层的大力倡导、以身作则。十八大以来,作为治军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核心内容,高层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把依法治军排到了从严治军的前面,重视到不能再重视的程度。军改第三大阶段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出台,实事求是地面对军队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扎实有效地回应广大官兵的呼声,建章立制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少不了中层的精准理解、严格施行。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好经要发挥好效果,关键是既不能有歪嘴和尚,也不能念歪经。记得有位领导在部署人才队伍建设时,反复强调,各级领导首先要把自己当人才来培养、当人才来锻炼、当人才来要求,首先要把自己摆进去。
歪嘴和尚之所以嘴会歪,或者会把经念歪,问题很多时候就出在为了把自己从经里摘出来,为了给自己留有后门,最好只允许自己在经中腾挪转体,所以不歪也歪了。
再一方面,缺不得基层的全面体验、积极反馈。基层是政策的承受者,也是对政策好坏最有感受的人。高层、中层要把自己摆进去,基层也要把自己摆进去,敢于依法依规地反映情况。有次到基层去征求意见,提意见的官兵询问“提出的问题能解决吗?”当时带队领导的答复是,“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如果提都没有提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永远都不可能解决。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欣慰,学员们面对“就地过年”,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无论结果如何,希望你们能把这种精神坚持下去。当然,“保留意见,坚决服从”也应当是身为一名军人的基本觉悟。
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程。既需要面向全局的整体考虑、系统筹划,也需要各级领导机关的精心组织、严密实施,更需要广大官兵的积极参与、热烈回应。所有大的利益,均来自于维护小利益的博弈。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就地过年,也应该看作是依法治军的积淀,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开始。
新绿网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