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力量》共拍摄超过个小时,最终成片分钟。
这部以广州本地物种为题材的纪录片拍摄于-年,导演彭颖斌毫不讳言其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废素材,一切都归功于“伟大的失败”。在过程中,团队在多个地区做野外考察,陆续积累影像资料,追踪物种,比较亚种,整个过程被他称之为“边学边做”。
在影片中,弹涂鱼吃螃蟹令人大开眼界,而彭颖斌在现场讲述拍摄弹涂鱼的过程则引发在座者大笑——终于在中山洪奇沥找到一片滩涂,等到弹涂鱼开始求偶,在日头下启动拍摄,而后遇到一只疯狗,狗的狂吠似乎已经影响到了弹涂鱼,天又开始下雨了,潮水上涨,滩涂慢慢变软,摄像器材在滩涂上开始下陷……
拍摄自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必然顺应乃至屈服于自然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田野互动。
这部纪录片最初并非是立项或奔着特定目的而去。拍摄过程中,资金的难题是显而易见的,这导致自行改装设备成了家常便饭。在某次纪录片展映会上,彭颖斌了解到《蓝色星球II》有包括近人参与BBC自然史组(BBC’sNaturalHistoryUnit)的拍摄工作,而BBC的《蓝色星球II》制作人Fiona得知《湿地的力量》制作团队人数仅有数人也大为吃惊。
《湿地的力量》目前已经在腾讯视频上架。每次看到“不如BBC”之类的弹幕时,彭导总是忍不住自嘲该片的6人团队。除了身为制片人、总导演、总摄影师的他以外,最初还有决心在退休前做回纪录片行当的前辈王平导演(-年底),以及此后加入的年轻生力军摄影王逸鸿、陈佩文(年底-年),还有68岁的摄影爱好者陈春庆先生,以及音乐人秋林。
随着人们对博物学、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