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年谈风险总书记提到的ldquo黑 [复制链接]

1#

文/周梦蝶字数/字

导读

/01/29

1月21日上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总书记为何特别点出“黑天鹅”、“灰犀牛”?这两只“动物”将在哪一方面影响中国经济防范风险的成败?

“黑天鹅”事件的概念及其影响

什么是“黑天鹅”事件?经济社会生活中,哪些事件算得上是“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swan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

“黑天鹅”的来源以及典型事例

从前,欧洲人总是以为天鹅只有白色的,但当他们发现澳大利亚后,也看到了黑色的天鹅。于是他们过去的认知被彻底推翻了。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能够让人们过去无数次对白天鹅的研究和观察失效,以往认为对的不等于以后总是对的。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起著名的“黑天鹅”事件。

一、泰坦尼克号事件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被称为是史上最为重要的“黑天鹅”事件之一。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梦幻客轮”。谁都没有想到它会沉没。它于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纽约,但就在其处女航的第4天晚上,因为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这次“黑天鹅事件”中,人葬身海底,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那时的人类正在散发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自信心,科技持续进步,工业快速发展。人类渴望着将自然踩在脚下,但泰坦尼克号却被自然的力量所摧毁。这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其带来的极端影响是,无论船造得多大,人类也不敢无视海上的冰山,也不敢在未配齐足够的救生艇之下就出海远行。人类再也不敢对着大自然展示其傲慢和自信。

二、“黑色星期二”(年抛售股票事件)

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中。股指从之前的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世界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年10月29日这一天被视为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正值星期二,所以那一天被成为“黑色星期二”。

三、金融风暴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依据历史数据建立了复杂的定量模型,并认为新兴市场利率将降低,发达国家的利率走向相反,于是大量买入新兴市场债券,同时抛空美国国债。出乎公司所有的人预料,年8月,俄罗斯宣布卢布贬值延迟三个月偿还外债,俄罗斯国债大幅贬值并完全丧失流动性。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这家声名显赫的对冲基金在短短余天内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剩5亿美元,濒临破产。俄罗斯国债的大幅贬值就是一只无人能预见的黑天鹅,它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对于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的发生,金融市场是没有准备的。

四、“9·11”事件

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人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飞机撞向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与华盛顿五角大楼。多人在这次黑天鹅事件中丧生,美国的经济此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法用数字来统计。这是一起典型的黑天鹅的事件,出乎意料,产生重大影响。

五、欧债危机

始于年在欧洲希腊、冰岛等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乃至一体化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场危机的本质其实是政府过重的债务负担引起的违约风险,但却将欧元的结构性问题暴露出来。随即,是欧洲持续数十年的融合和团结变得四分五裂,右翼民粹政府的频频抬头、英国走向脱欧、欧元区无力扩张,都是这件“黑天鹅”带来的影响。

“黑天鹅”事件带来警示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黑天鹅》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提出了黑天鹅事件的三个定义:意外性、冲击性和事后预测性。

事后往回看,人们才发现这些“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其实是不可避免的。泰坦尼克号上那稀少的救生艇本身就注定了灾难发生后船上的人只能绝望地等待死亡;一战后的经济持续景气本身就注定了西方人的盲目乐观会在一点风波后就变得恶性蔓延的恐慌;欧元和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本身就注定了其应对危机的乏力。

尽管“黑天鹅”具备着在过去没有任何能确定它发生的意外性。但在事后的解释中,人的本性还是驱使着人们在事后为它编制理由,并认为它是可预测的。

灰犀牛与大概率危机

“黑天鹅”火了之后,另一只“动物”也应运而生,那就是“灰犀牛”。

年7月17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米歇尔·渥克

年1月,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这个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立刻触发社会学界尤其是人类决策与判断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该文在国外刊载后被翻译引进,这也是“灰犀牛”首次出现在中国大众视野。随后的年,渥克经过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一本颠覆人们既往认知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渥克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我们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与“黑天鹅”的不同,人们在这些事件的发生之前就已经能捕捉到些许迹象,但在事件真正到来时,却避无可避。

“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灰犀牛”事件的风险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却被大多数人选择性地忽视,或者将其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来认可或接受,以至于错失了最好的处理或控制风险的时机,最后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比如,金融从业者都知道次级贷款的风险,也都知道不应为不该获得按揭贷款的客户提供贷款。但“次贷”的高投资回报让他们将这些准则抛诸脑后,甚至纷纷追捧,直到次贷危机的爆发。人们直到次级贷款的风险,但他们被繁荣的数字冲昏了头脑。这说明,“灰犀牛”的关键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人们对问题视而不见。

再比如,年,在短短半年里,上证综合指数从.52点一路飙涨到6月12日的.35点。这时候人们看到的不是这种非理性上涨背后的不正常,却是在欢呼着“离点还远吗”。最后出现的不是股市的狂欢,却是一路狂跌。

有学者指出,与“黑天鹅”相比,“灰犀牛”更应被重视,毕竟不同于前者的不可预测性,后者能在事前被我们看到,能被预测到。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完全有机会将其避开。

“黑天鹅”很多,“灰犀牛”也很多

“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分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黑天鹅”与“灰犀牛”犹如一对双生子,提醒人们对可能因为发生一些不寻常事件造成大震荡的大概率风险和小概率风险都应保持足够警惕。

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在很多人看来,这场以雷曼兄弟突然倒闭为标志的风险事件是不可预测的“黑天鹅”,而现有的很多证据表明,源于美国“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危机的风险,早已被频频预警,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年起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房价持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在年达到总贷款的50%。年起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升到5.25%,房价终于在年底止升回落,刺破了房市泡沫,并触发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而早在年,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警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不断发出警告;年1月,达沃斯论坛的风险报告指出,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推高了经济崩溃的风险性。这期间的先知先觉者并不在少数,圣路易联邦银行总裁威廉·普尔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理查德·贝克都曾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现大问题,但直到年“雷曼时刻”,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风险总是被提起,却又总是被忽略。”从国外这些“灰犀牛”事件来看,发生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可预见的危机熟视无睹,不及时采取行动,终致重大危机。

“黑天鹅”要防,“灰犀牛”也要防

“灰犀牛”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否则对经济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事实上,作为不同的风险事件类型,“灰犀牛”和“黑天鹅”有区别更有联系,不能将两种事件完全割裂,要从偶然发生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背后,发现和防控必然发生的大概率“灰犀牛”系统性风险。防范风险,必须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灰犀牛’是大概率、可感知的风险事件,应该成为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重点。”

防范“灰犀牛”风险,首先要正视“灰犀牛”的存在。房地产、债务、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些都是各专家为中国找到的“灰犀牛”。知道了它的所在,就要知道它何时会跑起来。如果“灰犀牛”是房地产的泡沫,那就要建立稳定长效机制,防止高杠杆高风险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如果是商业银行的债务问题和表外业务的监管漏洞,政府就要以政策帮助其提高资产质量,及早核销和处置坏账,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如果是债务问题,就要控制债务规模的膨胀,引导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部门,并降低部分部门对债务的依赖。

而对于“黑天鹅”,它是无法被预测的,但是能用有效的预案尽量减少其影响。

因此,中国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就是要用政策化解“灰犀牛”,用心理预期对冲“黑天鹅”。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删除。

今日作者

SQMediaC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