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分钟带你学金融ldquo黑天鹅r [复制链接]

1#

学术释义: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人民日报在谈及未来中国金融风险防范时提出,“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一时之间引发热议,两个热词一齐进入常用词汇序列。

黑天鹅是用来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随机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它的提出来源于物种发现对于常识的冲击,后于《黑天鹅》一书中被学者塔勒布系统性阐释。

灰犀牛是用来比喻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潜在风险,具有概率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年1月由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首次提出,此后又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对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补充及延展,更契合当下混乱无序与不确定的时代背景。

“黑天鹅”与“灰犀牛”相对而生,相互补足。犹如一对双生子,分别对厚尾风险和大概率风险做出警示。

通俗说明:

为何用这两个意象来比喻这两类特殊风险呢?

首先,"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17世纪之前,“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是所有欧洲人的共识,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因此“黑天鹅”被寓意为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虽在意料之外,但一旦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黑天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埋头研究白天鹅的规律,难以预测黑天鹅的存在,结果当黑天鹅飞来,过往的规律无一适用,我们措手不及。年“黑天鹅”就在全球经济中来回飞翔,最能引起轰动的莫过于英国脱欧以及美国大选。

而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体型巨大本不该被忽视,但由于其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外表,使人低估其风险,疏于防范——而当你看到你犀牛来到你面前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狂奔的灰犀牛群具有惊人的爆发力,最终将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这一比喻说明,危险反而有时是来自于熟视无睹、或自信能够躲开的、但发生时却谁也无法扭转的大局趋势。比如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金融领域的危机事件以市场趋势的突变为特征,与其说它们是“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黑天鹅”,不如说是“灰犀牛”累积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一步步逼近的“灰犀牛”,直到冲到眼前时,才显得无比巨大和危险。无论是01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其实早有大量财经媒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针对各类危险信号提出过警告。然而人们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抱着侥幸心理直到危机积重难返、无药可救。事后更是将原因完全归咎于“不可预测性”,从而回避关于金融监管部门失职和风险防范机制缺位的质疑。

一方面,由于人们主观意识倾向于低估风险,对个人利益的误判会极大地助长人们抗拒行动的天性,以至于错失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

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政治体系的政策短期化倾向,间接鼓励了那些忽视风险的冒险行为,绝大多数商业活动都紧紧盯住短期利益,拒绝做长期的战略考量,“大到不能倒”一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共识。在制度惯性之下,结构性问题难以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和推动。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灰犀牛”的危害甚至比“黑天鹅”更大。

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不断逼近的“灰犀牛”呢?年7月27日,中财办在新闻发布会中列举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五大类问题来解释“灰犀牛”概念。

当下,企业高杠杆,房地产泡沫,金融庞氏骗局,制造业发展困境,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存在,两类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造成明斯基时刻的爆发。那么研究“黑天鹅”及“灰犀牛”问题,对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带来怎样的启示?

首先,"黑天鹅"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和预测力,"灰犀牛"则挑战我们的应变力和行动力。因此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应对防范。

面对“黑天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敏感性,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

面对“灰犀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妥善解决,发挥政府在解决公共性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诉诸体制改革和完善。目前看,继续推进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防范此类风险的应有之义。

但危机与机遇要么互为因果,要么相互转化。两者的联系决定了我们不能将两种事件完全割裂,而是找到危机中潜藏的机遇,充分利用,才可能做到绝地反击。必须从偶然发生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背后,发现和防控必然发生的大概率“灰犀牛”系统性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将风险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世界经济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黑天鹅”依旧会来,“灰犀牛”仍旧存在。毕竟,金融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风险必然存在;而当犀牛绝迹,恐怕也意味着草原已失去生机。或许,我们可以做好防范,与“黑天鹅”淡然相处;正视风险,和“灰犀牛”泰然共存。

执笔人、播音员:刘玮编辑:史文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设立的院级非实体性研究单位,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属的研究机构,专门从事金融法律、金融监管及金融政策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

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