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效果超好的美白成分,我不推荐 [复制链接]

1#
大家周一好啊,我是普罗卡斯特,中秋大家过的怎么样啊~夏天已经基本过去,秋天到了,意味着紫外线的强度逐渐开始下降一些了。虽然防晒这个事情是应该四季都做的,但秋冬毕竟紫外线强度确实低一些,所以美白的季节就要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美白成分中绝对的第一梯队:氢醌和它的各类衍生物吧。氢醌为什么不推荐氢醌是怎么起作用的氢醌也就是对苯二酚,作用用一个字来形容:「猛」。它是皮肤科专家开给那些有强烈淡斑美白需求人群的,是「皮肤美白」这个领域内的扛把子,外用美白成分中的最强选手。氢醌对酪氨酸酶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会影响黑素细胞的代谢过程,从皮肤内部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可能。这是一只刚猛的氢醌,来自载亨的魔性手绘氢醌的安全性但是氢醌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虽然医学上现在认为一定浓度下风险可控,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比如白斑病,它的美白效果太强以至于你可能换上白斑病,有一种皮肤「脱色」的感觉。也有研究显示有致癌的风险,不过这方面还要等更多确认才行。所以,虽然国外也有护肤品牌有含氢醌的精华,但我自己是不推荐大家使用的。嘉娜宝的杜鹃花醇事件,也是个警钟了嘉娜宝在年的杜鹃花醇事件很多同学想必还有印象,当时嘉娜宝没有做好全面但安全性研究就把杜鹃花醇投入使用了,结果造成很多用户使用后出现白斑(大多数是短时性的),产品紧急下架召回。杜鹃花醇就是一种氢醌衍生物,后来的研究(看作者还是嘉娜宝自己研发同学发的)是杜鹃花醇在一定浓度下会导致黑素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白斑。这件事儿也给大家一个提醒,有时候也许尽快选择新原料不一定是好事。杜鹃花醇年就被嘉娜宝上市了,但一直到年嘉娜宝才反馈下架,很难相信这是突然发现的案例。最后提一句,杜鹃花醇和杜鹃花酸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杜鹃花酸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壬二酸(azelaicacid)在护肤品中是可以使用的,而杜鹃花醇是不行的。氢醌不能用,那怎么办当一个成分虽然有效,但又刺激性太强的时候,怎么办呢?开发它的某种衍生物啊,保留「活性」部分,修改其他部分,让它更符合我们的要求(效果、安全性、渗透性等等),化学药物的开发就有这个策略。护肤品也是这个道理,VC效果不错但不稳定于是开发了各种VC衍生物,A酸在临床上发现有些抗老的效果但刺激性太强于是护肤品使用了A醇,A醇还是太强于是又开发了A醇的衍生物。氢醌也是一样,氢醌的刺激性太强、安全性对于护肤品来说问题太大,于是大家就想方设法开发了氢醌的衍生物。谁都能用:SymWhite??大家平时常说的「」指的是德国原料供应商德之馨(Symise)的一种原料叫做SymWhite??。为啥叫而不叫、?这我也母鸡啊~成分表里的名字是「苯乙基间苯二酚」,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下,并不是成分表中有苯乙基间苯二酚就代表用的是,有其他厂商也有这个原料的,而且Symrise自己也有其他原料中含有这个成分,比如SymWhitePlus。的使用量其实并不像烟酰胺那么高,国内规定的是0.5%,所以你真的不能单纯因为这个成分在成分表里排名靠后就说他含量低一定没用。体外试验的数据好的飞起,我们就不看了(:为啥我数据好就不看了?),体内数据的结果看起来确实也还不错,显示0.5%的效果比1%的曲酸(KojicAcid)还更好一点。但是稍微接触过统计的同学看到这图估计也是会心一笑了,这errorbar也太显眼了,说是伯仲之间真的也没啥问题。截图来源:SymWhite制作于年的宣传册和后面会提到的一些「专属」感觉的原料不同,德之馨是可以把这个原料卖给不同厂商的,所以你可以认为这个原料大家都能用,国内国外用这个成分的也很多。虽然安全性现在认为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原料刺激性还是有的,更多体现在「刺痛」的感觉上,所以你用的时候多留意一下,一下子搞得浓度太高结果你接受不了那产品再好也是白搭。雅诗兰黛家:CLCL写在成分表里是「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有点长,原本叫做Nivitol?,最初据原料商Unigen自己说是从山菅兰中提取而来的,所以也有一段时间叫做山菅兰提取物。后来Unigen和雅诗兰黛集团有了排他性的合作,所以这些年你也主要就是在雅诗兰黛集团的品牌里见到它了,比如雅诗兰黛、倩碧等等。CL本质上是一种间苯二酚衍生物,加了个大尾巴虽然对效果会有些影响,但也提高了安全性,护肤嘛,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从Unigen自己的研究中,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Unigen介绍的CL美白效果当然了,官方的效果很难复制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中,但可以看出这个成分本身(至少理论上)还是非常有潜力的。POLA:4-丁基间苯二酚POLA在我眼里是个比较神奇的品牌了。可以说非常「高瞻远瞩」的很早就打出了「抗糖化」的点,但同时也愿意整些美白丸这种智商税。不过在美白方面还是挺好的,4-丁基间苯二酚是它偏爱的美白成分。根据POLA自己的数据,4-丁基-间苯二酚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看POLA成分表感觉添加量也没有非常惊人,而且POLA比较喜欢把它和AA2G一起用,也许是发现搭配之后效果更好呢。另外,4-丁基间苯二酚也并不是只有POLA能用,比如K-Bright和优色林都有美白类的产品同样用了4-丁基间苯二酚,如果你对这个成分感兴趣又觉得POLA太贵的话,试试这些也可以。己基间苯二酚己基间苯二酚也是一个现在用的还蛮多的成分,前段时间推荐过的Murad淡斑精华中就加了它。(不过还有其他的复配了)己基间苯二酚也是间苯二酚衍生物,只不过挂的小尾巴比POLA爱用的4-丁基间苯二酚更长了一点,比较出名的是Sytheon出的Synovea?HR。看官方介绍的话,不仅有美白的效果(也是抑制酪氨酸酶)而且分解产物还有抗自由基的效果,所以对于抗老也有不错的效果。截图来自Sytheon宣传册

从Sytheon的官方数据来看,0.5%的己基间苯二酚的效果已经和2%的氢醌非常接近,如果真有这样的效果的话,无疑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了。

不过还是像刚才说的,官方数据的结果未必能体现在你买的产品中,更未必体现在你的使用效果上,所以,期望值还是要管理好才行。

如果觉得Murad太贵的话,露得清、RoC、旁氏等等平价大众品牌也都有产品使用这个成分,同样可以考虑。

总个结:我究竟买哪个?文中我放了产品图的都是我觉得还值得一试的,因为篇幅原因没办法详细每个都写使用感受的介绍了,不过价格还是有标的。这里再总个结:

氢醌仍然是不推荐99%的同学去用的,想知道「国外有护肤品啊为什么你还不推荐」这个问题本身已经说明你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让你做好准备用这个产品了,可能的风险可能的收益,「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是很重要的;

有钱且愿意在护肤品上花钱的话,就选择贵一些的,效果虽然不一定更好(但以这篇文章中的例子基本上也不太会更差),但使用感更丰富,而且包装瓶真的好看啊;

美白这事儿本身需要需要前提条件:不要变得更黑,也就是做好防晒。美白精华就像手动推车,努力到了效果是会有的,但你要开了油门去倒车那就太强求了。

氢醌的衍生物类基本算是一线美白成分,但仍然需要时间,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和烟酰胺、VC类等等其他的美白成分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从不同的角度来应对美白这个问题。

那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今天说成分说的很多,但关于美白的整体的方法说的比较少。但美白这个事儿先从整体判断原因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情况下的「没有以前白了」原因也是不同的,解决方法也有不同。而我们之前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对应的美白策略和方法。??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