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人尽有长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
TUhjnbcbe - 2024/9/14 16: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本则偈颂是雪窦重显为“犀牛扇子”公案所作的颂古偈,来源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杭州盐官齐安国师一日呼唤侍者说:“给我拿犀牛扇子来。”侍者回答:“扇子破了。”禅师云:“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侍者无言以对。

佑民寺

盐官国师是马祖大师的学生,南泉普愿禅师的师兄,是当时禅风高振一方之名宿。本则公案故事中,盐官以犀牛扇子作比喻,目的是让学人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侍者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茫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佑民寺

“犀牛扇子”,后来成为了禅门经常参究的公案之一,禅师们拟出种种不同的回答方法。投子禅师云:“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石霜禅师云:“若还和尚即无也。”资福禅师画一圆相,于中书一个“牛”字。

佑民寺

保福禅师云:“和尚年尊,别请人好。”对待此公案,雪窦重显禅师颂云:“犀牛扇子用多时,问着原来总不知。无限清风与头角,尽同云雨去难追。”

佑民寺

重显(—)宋代僧人。俗家姓李,字隐之。遂行(现在的四川)人。家世显赫富有,以儒业名。他幼年秉承家学,而志于出世;少年时候抛弃俗务,出家学习经律,兼涉世法。

佑民寺

圆具足戒以后,唯专禅定之业,为智门光柞禅师法嗣。出世后住在翠峰山。北宋乾兴元年()住持明州(今浙江宁彼)雪窦山的资圣寺,后遂以“雪窦”为号,谧“明觉大师”。

佑民寺

工诗颂,有《爆泉集》、《烦古百则》、《明觉禅师屠录》、《雪窦开堂录》等。后人称之为雪窦重显。重显禅师曾制“颂古百则”,以阐明禅门玄旨。

佑民寺

“犀牛扇子用多时,问着原来总不知。”“犀牛扇子”,并非指作为真实的扇子,而是指人的本心、自性。人人都有一把“犀牛扇子”,禅宗所谓“人人尽有长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但学人常常对此昧而不知。

佑民寺

所以当师家询问他时,学人茫然不知所措。这两句感叹世人逐物而迷己,骑牛觅牛,却不知道“犀牛扇子”自身本具。

佑民寺

“无限清风与头角,尽同云雨去难追。”由于人们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犀牛扇子”自身本具,致使扇子的无限清风与犀牛的头角一道,如云雨一般地飘然而去,难以追寻。

这里,“清风”借喻扇子,“头角”借喻犀牛。这两句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世人不识本心,怀宝而行乞的惋叹之情。重显禅师的颂古,意在说明由于世人不识自己本来具有的“犀牛扇子”,而感觉不到本来应有的习习清风。

佑民寺

这则偈颂紧扣公案,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公案所蕴含的禅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了虎丘隆禅师的一则偈颂,它是从相反的方面来揭示本则公案所寓含的禅机,以此做比对阅读更能加深对本则偈颂的理解:“炎暑蒸人汗似汤,盐官用底岂寻常。

轻摇休间犀牛在,拈出清风宇宙凉。”只要知道人人本有的那一把“犀牛扇子”,那么在炎暑蒸人的尘世中,就不用寻觅,自然可以享受到清风徐来的清凉世界。

佑民寺

齐安(约—)唐代的僧人。俗家姓李。相传为唐宗室之后。出生于海门郡(现在的浙江萧山)。眅依在本郡“云琼”禅师门下出家。年满之时受具足戒,来到南岳智严律师处,外学律仪,内照实相。

佑民寺

后听说南康(现在的江西)龚公山马祖大师随化度人,于是前往参访,马祖大师很欣赏他让他作为随侍,论持不倦。马祖大师圆寂后,忠心送终。唐元和(—)末,年已逾70岁,仍然游学至越州萧山(现在的浙江)法乐寺。

这时杭州盐官海昌院法听延请主持,参学的人很多。李忱(即宣宗)曾经为武宗所妒忌,于是剃度为僧,四处游学,到这里的时候非常友善的对待宣宗。圆寂以后,宣宗敕谥号“悟空大师”,并作诗追悼。大中四年()赐其所居住禅院名为“齐丰寺”。

佑民寺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人尽有长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