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疫情大考之下,原本以为只是“中国赶考”,岂料当下各国都在抄中国作业。
“疫临城下”前3篇,“传媒融中对”交了份自身防控的“必答题”,分别就疫情对报业的影响、对顶层设计的倒逼以及报业经营的转型作了研判分析。本文做一做“防境外输入”的“加分题”,探讨盈利模式的劫后重生,流量如何变现?
对报业而言,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不是新冠肺炎,而是流量变现。
疫情发生后,各家报社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报业的新媒体平台,无论是用户数、阅读量,都获得大幅增涨,流量空前提高。
但是,用户聚集起来了,流量变现的方法却没有,两微一抖各平台小号,用的都是别人的平台,只有阅读数据和用户数量,没有用户数据,不能进行数据挖掘,流量无法变现,说白了就是替平台打工,一言不合,说封就封。
自身的新闻客户端,也是叫好不叫座。很多主流媒体宣称自己客户端有多少用户,但实际上他们既不了解用户,也不知道如何与用户连接。
由于后台没有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更不用说人工智能,绝大多数报社的APP没有精准推送、没有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用户画像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就像玻璃缸里的金鱼,前途光明,出路没有,只有领导的表扬,没有市场的认可。
“传媒融中对”认为,当财政补贴和往年积累的投入,弥补不了新闻客户端和报业的连续亏空时,对报业而言,比新冠肺炎更大的“灰犀牛”就要来临。
01
《冏妈》转危为机的启示
疫情期间,有一个业内公认的转危为机的案例,就是《冏妈》的线上免费发行,从无奈的线下撤档,顺势而为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流媒体春节档”,创下了新的盈利模式,值得报业借鉴。
报业之前的报纸发行和广告模式,同大片的线下发行有点相似,大片是通过线下票房及周边IP打造来获益的。
《囧妈》此次被逼线上免费发行,打造了一个多种形态的内容集束平台,这有点像报业的融媒体平台,不用花钱订报就能免费看新闻。
比如,此次各报的疫情报道,通过形象生动的九宫格、海报秀、数据控、短视频、漫绘图……打造了一个多种形态的内容集束平台,以全媒体的方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