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像“矛和盾”的故事,而问题中的“矛”就是白犀牛,“盾”就是甲龙。甲龙全身被“铠甲”覆盖,算得上是最坚硬的盾,而白犀牛则有着尖利的角,算得上是最锋利的矛,那么,矛和盾到底谁更厉害呢?我认为这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下面,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
甲龙的“盾”
甲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末期(距今万年前-万年前)的一种草食性恐龙,它的化石均来自于北美洲。从外观上看,甲龙的背部被大量的刺状凸起覆盖,这一点与鳄鱼龟有些相似,而且甲龙背部的“甲”并不是钙质的,也就是说并不是骨头,而是角质硬化形成的。
甲龙的“甲”虽然是角质的,但是其硬度仅次于骨头,虽然扛不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咬合力,但是在同体型下,食肉动物很难破开它的防御。
除了“甲”外,甲龙最大的特点以及“武器”就是尾巴了。甲龙的尾巴比较粗壮而且在末端有一个瘤状凸起,从外观上看,特别像一根巨大的棒槌。灵活且强壮的尾巴是甲龙的保命武器。
至于甲龙的皮肤的硬度,由于角质没有化石,所以也就不好揣测,但是,在现存的动物中,鳄鱼的皮肤就是角质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比如像湾鳄的皮肤甚至能够挡住近距离手枪子弹的射击。
对于甲龙的体长和体重,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原因很简单,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发现完整的甲龙化石。因此,关于甲龙的体型古生物学家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就是甲龙平均体长6米左右,体重平均在2吨左右。
第二个就是甲龙平均体长8.5米左右,体重平均6吨左右。
白犀牛的“矛”
白犀牛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超过万年,现存的白犀牛均分布在非洲,根据南北分布以及基因不同又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相比较而言,北部白犀的生存现状最差,现存的野生北部白犀仅剩下4头左右,即使是数量较多的南部白犀生存现状也不乐观,它们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猛兽(因为在非洲,白犀牛作为陆地上第二大的动物没有天敌),而是人类。人类的贪婪,使得大量的犀牛被杀掉然后割掉了角。尤其是在犀牛中角最长的白犀牛更是深受其害。
成年白犀牛的平均体长在4米左右(含尾巴),体重平均在2.5吨左右,与甲龙一样,白犀牛面部的两个凸起(角)也不是骨质的,而是角质的,长角的平均长度约为75cm,短角的长度约为50cm。虽然犀牛的角也是角质的,但是它的坚硬程度不比骨质的差,即使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击大树,它的角也不会折断。
甲龙和白犀牛谁更厉害?
我们在开头说了,甲龙和白犀牛的比较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2吨的甲龙vs白犀牛,第二种是6吨的甲龙vs白犀牛。
先说第一种吧
第一种情况下,甲龙的体重还不如白犀牛,也就是说甲龙的力量相比白犀牛要逊色一些,这就是现实版的“矛和盾”了,白犀牛的“必杀技”就是跑起来用自己的角撞击对方,而甲龙的防御就是“铠甲”,而两种动物的武器都是角质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角更加尖利且有助跑的白犀牛更加厉害一些。
第二种
第二种情况下,甲龙在体型上有着明显的优势,6吨:2.5吨的对比,甲龙平均比白犀牛重了2倍还要多,也就是说,甲龙在力量上至少是白犀牛的两倍,这样它尾锤的威力就能显示出来了。甲龙全身的骨骼是闭合状态的,它有利于它将力量集中在尾巴上,所以,拥有如此庞大体型的甲龙仅仅在力量是就碾压了白犀牛,即使白犀牛冲刺,甲龙仅需要一甩尾巴,用尾锤就能将白犀牛打懵。
总结
如果抛开时间跨度不提,甲龙与白犀牛的较量也要分两种情况,毕竟甲龙的化石不完整,它的体型大小都没定下来。相对而言,如果甲龙的体重与白犀牛接近,那么它是打不过白犀牛的,如果它的体型大幅度的大于白犀牛,那么,它的胜率是非常高的。具体要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