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试解析阿里巴巴犀牛制造的模型和模式
TUhjnbcbe - 2024/12/20 18:04: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治好 http://www.xxzywj.com/m/

前言

阿里巴巴孵化出了新的业务领域,内部成为新动物,花名“犀牛”。这几天被这个信息刷了屏,然后网上一片吹捧之声。特别是当阿里巴巴在介绍犀牛的时候还用上了“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大量应用云计算、IoT、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C2M”等等一大堆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很前沿的科技概念词语,让大家明显感到不明觉厉,但是实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是很少的。那么,财经麦田圈就从这很少的信息中,试着解析一下犀牛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模式。

个性化销售为核心

所谓新模式,至少以销售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点上,没有新奇的地方。不仅是电商如此,各个行业都是如此。特别是此次犀牛制造的第一步,定位在已经红海一片的服装行业。但是犀牛的销,很可能有所不同。

财经麦田圈来试着猜测一下犀牛模式的销该怎么做。即使是个性化十足的服装业,其实不同的类型的服装和不同类型的人之间,仍然是可以通过标签化的方式确定的。比如偏好正装、休闲装、裙子、牛仔裤等等。要想定义一个人的喜好,会需要很多很多的标签和维度,但是也只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标签和维度。凡是可以标签化的行业,那就难不住大数据的处理。

也就是说,在销这一端,犀牛完全可以借助阿里巴巴海量的销售数据,通过提炼分析,将整个市场用户的需求都标签化,如果画成图,那就是如下这样的:

但是标签化收集数据,绝对不是销售的核心,仅仅是销售的起点而已。真正的核心是,通过标签化推荐产品。也就是说,可能今后大家在逛网店的时候或者上网看到广告的时候,只会看到符合自己眼光和喜好的服装了,这样成交可能性就会变高很多。

所以说数据收集的标签化和营销推广的标签化,其实是正负两端的事项,如果画成图那就是这样的:

组合化设计提供助力

虽然说时尚是艺术,审美也因人而异。但是在大数据的处理面前,不过就是一段段的代码加上一叠叠的标签。看起来非常感性又虚无缥缈的时尚,经过改造之后,也可以通过标签化拼接组合的方式完成。

而如果计算机的运力足够强劲,那么可以将最近最新的潮流和时尚方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方式,再结合特定的标签化进行组合。结合设计师的一些小小灵感,就可以批量的制造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时尚产品,服装自然也不例外。

听起来似乎非常不可思议,看起来像是AI学会了思考。即使AI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结合一小部分人的灵感,相信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本质上也就是服装类别的解构,假设将服装的时尚点(如颜色、款式等)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棋盘,那么对于时尚的定义,可能也就是对整个棋盘的排列组合而已。画成图是这样的:

模块化生产是保障

如果要称得上新制造,那么在生产的环节也需要做很多的改造。这种改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适应销售流程的变动。在常规的服装业中,一般是由设计师设计出款式,然后生产或者试生产并且投放市场,然后根据市场效果加量或者减量。

但是如果是在新模式之下,设计师设计出款式后,不需要先行投入生产,而是将样本、效果等等营销信息,先给到消费者手里。消费者可以据此下单,下单之后再生产。那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这个新流程虽然听起来很完美,但是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从下单到生产甚至送达的效率必须要高,而且要非常高,不然这个模式和预售模式就没有差别。预售模式无法在大范围地推而广之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消费者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接受非常长期的到货周期,毕竟消费常常是一时冲动的表现。

那么要区别预售模式,就需要做到让消费者对于产品实际上并没有先行生产是无感的,比如48小时内,甚至24小时内就可以到货。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觉得买到的是现货。

要想实现这个效果,就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常规工厂中的生产链条,是无法匹配上个性化的销售体系的。举个例子,比如原先生产T恤的机器那就只能生产T恤,如果当季下单的服装中,几乎没有T恤,那这部分产能就是闲置的。这就需要将生产设备这些硬件进行改造,使得同样一条生产线,不仅可以生产T恤,并且达到可以生产各种其他品类的效果。

而究竟当前应该生产什么品类呢,是由销售端反馈的数据,经过大数据处理后,拆解到生产线上的,如果画成图那就是这样:

科技才是核心竞争力

是不是通过解析之后,发现犀牛的模式其实也并没有这么难。其实恰好相反,说起来简单的模式背后,全部都离不开科技。不管是销售端所采集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营销投放,还是设计端的排列组合,以及生产端的模块拆解,无一不是依靠数据和算法。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个服装厂,但是阿里巴巴却说这是新制造,并且其中需要80%的员工是工程师。

更何况,因为服装这个行业是个巨大的行业,如果仅仅是依靠阿里巴巴的销售,以及犀牛的生产能力,在整个行业中根本起不了什么波澜。要想真正实现新制造的宏图大志,那就必须把大量的中小型商家全部都结合起来。

什么概念呢,一来是销售端,需要结合大量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的商家,给阿里巴巴反馈数据,同时推动阿里巴巴产品的销售。二来在设计端,完全可以将各路设计师都通过设计工具网罗起来,并且通过销量反馈的方式辅以AI辅助设计的功能,让各路服装设计师的产品都有机会在阿里巴巴这个品牌上展示。三来在生产端,可以在模块化完成后,吸引各中小企业投资或采购部分模块化的设备,并且由犀牛根据市场状况发放订单,实现中小企业铁索连舟式样的发展。

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犀牛联结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工厂以及消费者这两端,而是联结了消费者、销售商、自营工厂、中小生产商、以及做供货的物流公司等多方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数据、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和配送能力,都需要通过算法来实现智能的匹配,所以说,科技才犀牛制造下,真正的核心。

如果画成图,那就是这样的:

总结

要是犀牛有一天真的成功了,那么将来的服装业购物体验可能是这样的。大家上网看到的衣服,都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就很容易成交。因为这些是系统根据大家自己的喜好,专门推荐给大家的。而这些衣服虽然没有生产,但是设计师都已经设计好了。这些数据经过犀牛的数据中心处理和计算后,下单给各路中小工厂,然后由中小工厂给大家供货。由于供货周期非常,大家可能都感觉不出来自己下单其实走的是预售模式。而犀牛在这时候,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制造业工厂,而是一个产品全流程的数据处理中心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解析阿里巴巴犀牛制造的模型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