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西游记被孙悟空追杀的犀牛怪为何逃亡西海,
TUhjnbcbe - 2024/12/20 18:04:00

西游记里金平府的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金平府,有三个偷油吃的犀牛妖怪假变佛像,谎称每年庙里供上价值五万两白银的酥合香油,那就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只犀牛妖怪不仅收了油还顺便绑了唐僧,他们这样行骗千年,孙悟空叫来四木禽星,他们就往海里跑了。这时候我们读者大家就会产生疑惑了,犀牛又不是河马,水性怎么这么好?莫非是海犀牛?

《西游记》犀牛精

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些古代常识,犀牛其实在古代人眼里是镇水兽,明朝小说《西洋记》里,就有一段描述:宝象国女将姜金锭为对付大明船队,就摆出千牛阵,一开始是一千只水牛,被龙虎山张天师用雷法吓进水里淹死了。之后就用了一千只犀牛,张天师还把他们当水牛对付引进水里,但一点事没有,在水里打雷马上又跳到岸上,一在岸上打雷又跳到水里,真是上山如虎,下海如龙。张天师这才知道这就是犀牛,古书上看过,还没看过真的。

在唐朝,晋朝顾微《广州记》里面说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古人眼里犀牛是能在水里任意行走的镇水兽,古人还认为犀牛是镇水兽可以镇压恶龙作孽引起的水患。

不过犀牛为何是镇水兽,这个起源于李冰治水,《蜀王本纪》里说,传说蜀州太守李冰在治水的时候,制造了三头石犀牛放在江里用于镇水。

石犀牛

这大概是犀牛被称为镇水兽的起源,但是这石头的犀牛真的能镇住水吗?答案是否定的。诗圣杜甫曾写下《石犀行》,明确说出这三头犀牛无法镇水,《石犀行》的诗词大意是:蜀州的李冰现在是看不见了,但是这三头石犀牛还留着。虽然自古有所谓压胜法,可是江水还是向东流,三头犀牛以来,蜀地的人这一千年都在夸口说这三头石犀牛能治水,可江水泛滥从来没停过。今年决了堤发了大水死了多少人?这事难道不会让犀牛石神感到羞耻?防洪终归还是要众人的力量修筑堤坝,正值秋天应该把木石泥土垒高才能防住洪水。供奉五头石头犀牛劳民伤财(有说法李冰打造了五头石头犀牛,两只放在成都,但有可能另外两只是冲跑了)能有什么用?失踪的两头犀牛都是被水冲跑了的。

其实这石头犀牛镇水不是主要目的,这石头犀牛其实是水则,是古代测水位高低的工具。欧阳修的《集古录》上说过,李冰修筑石头犀牛的时候就说:“水浅不会到脚,水深不会到肩。”就是说水到了脚上,就该储水,水位到了肩膀就要准备开闸泄洪了,但后世的人都忘了石头犀牛作为水则的作用,只把他们当成治水的犀牛石神。

《西游记》犀牛精

这和定海神珍是异曲同工,《西游记》里说金箍棒之所以能定海,不是因为能定住大海是因为它能长能短,能测定水深水浅。一个测的是水面水位,一个测的是水下水深。其实犀牛怪这个故事和李冰的三只石头犀牛有莫大联系,三只石头犀牛就是三只犀牛的原型,虽然三只犀牛名字的出处也是有典故,但那只是借用个名字,并无太大关系,三只犀牛并没有太大分别。

杜甫的《石犀行》也是唐朝的诗,和《西游记》发生的有些年代接近,杜甫诗中说三只石犀牛已经在那里千年了。《西游记》里三只犀牛也是千年前就假扮佛像。蜀地之人称之为神,杜甫诗里明写三头石头犀牛冒充神明。而《西游记》里金平府的人以为犀牛是佛,却不知道他们供的是三只犀牛妖怪。金平府的人认为每年三缸香油,自然保风调雨顺。蜀地的人说三头石头犀牛能治水,防洪。金平府实际并不是每年风调雨顺,还有连年灾荒。蜀地实际江水也时常泛滥,还淹死不少人。金平府的百姓因为负担灯油甚为吃力,杜甫诗里说供奉石头犀牛劳民伤财。

《西游记》犀牛精

《西游记》的三只犀牛遇到灾荒年间就故意不吃灯油,可见他们也会预测,再进一步,这三缸油的多少可以对应蜀地水位,三缸油是满的,代表要发灾荒(应该屯粮),水位高了过了犀牛肩膀,就要发大水(应该修筑堤坝)。可惜金平府的人只会觉得是供奉的香油不够好,不够上乘。杜甫《石犀行》最后说:“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天庭降下四木禽星,犀牛最后仓皇逃窜。几乎完全对应,孙悟空就是那位壮士,犀牛的表现和诗中完全一致。后面古人眼里所谓的镇水兽犀牛竟然在水里被龙王太子阻截,乱刀砍死。这里大概更是《西游记》作者想表明犀牛根本镇不了水里的龙,阻止不了水患。

《西游记》金平府的故事看出作者虽然让犀牛能在水里行走,但完全不认为石头犀牛能治水,反而想彻底摧毁犀牛治水的说法,因为《西游记》作者也知道犀牛真正的功能是拿来测水位的。其实虽然这是神话,可这完全是一个反封建迷信的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游记被孙悟空追杀的犀牛怪为何逃亡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