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四句谚语道尽写字秘密,普通人写字掌握这些
TUhjnbcbe - 2024/12/23 15:42:00
法国敏白灵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893.html

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还有写字的习惯,大多数人怕是许久都没有摸过笔了吧,处于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荼毒我们的视觉、听觉乃至我们的精神,它们在潜移默化地代替了我们写字,真真是感觉象是手生了,提笔忘字了。我们普通人写字往往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却总是不得其法,写的字还不如三年级小学生的大有人在,心底总有一丝过意不去。

颜真卿《多宝塔》赵孟《前赤壁赋》人们常说“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每个人写的字足可以算上是这个人的第二张脸,奇怪的是,自己写的不好,一眼却能分辨出某某写的好,写的漂亮。大家公认的是,要想写好字最好就是临帖,找老师手把手地带。这样固然不错,但我们普通人,不是书法家,写字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字给写得正确,整齐就足以了。

其实如何写好字,老祖宗早已经告诉我们普通人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己。在口口流传的民间谚语中,蕴含着无尽的写字秘密,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们老百姓是“日用而不知”。现在就来看看:

谚语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快捷按语:写字笔画要有长有短

江西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汉字的结构中,当出现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与提画时,或其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笔画的长短要相互搭配,不能全长,也不能全短,应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

横画与竖画是经常会组合出现,最明显的字莫过于是“十”字。

横长竖短类字范例:十字

赵孟《胆巴碑》颜真卿《勤礼碑》

横短竖长字范例:木字

颜真卿《多宝塔》谚语二、事有轻重缓急,人有亲疏远近

快捷按语:写字时,笔画要有轻有重有快有慢,距离上要分远近。

这句谚语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赵国的太子得了重病,国医想方设法进行治疗,终无效果。于是赵王下诏,遍寻名医。这时,下官招来一个名叫缓的医生,声称可治好太子的病。医生缓经过认真检查太子的病情,禀告赵王说:“储君的病情太危险了,治好这种病没有价值万金的药品是万万不行的。”

赵王听了缓医的话,十分吃惊,问:“究竟需要什么药,要花万金之巨?”缓医不紧不慢地说:“这副药所以昂贵,就是在于它的稀有和名贵。它必须有代州的赭石,荆州的玉石,岣嵝山的沙石,禹同、青岭山的铜绿,昆仑山的紫石英,合浦的珍珠,蜀地的犀牛角,朝鲜三韩的龟甲,无闾的美玉,外国进贡的铅。然后,将这些名贵的药材加以混合进行冶炼,需要三年时间,一年化合,二年成功,三年生出金米粒。然后再把这些金米粒取出来,深深埋进没有一丝半毫潮气儿的干土里,再经过三年地气的浸润,便可以取出来服用了。太子服下去,病体就可以完全康复了。”

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著称。齐威王时任大夫之职,听到这件事,禁不住大笑道:“真所谓医缓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讥讽缓医治病的时间太缓慢了,一副药需要煎制六年,一个危重病人,如何经得起呀!这实际上在批评医缓治病不知轻重缓急,提出的办法非常脱离实际。

书法用笔的“轻重缓急”应是我们常说的轻重快慢,哪个地方用的笔画轻,哪个地方用的笔画重,哪个笔画快写,哪个笔画写慢,符合古人的“阴阳”学说理论。轻为阳,重为阴,急为阳,缓为阴,轻与重、急与缓之间相互对比,造就字体不同的视觉效果。力量与速度的运用,可体现出笔画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图,从而形成一定的峰与势。

笔法其实是从意到形之间的传递,意发之于心,念之成胸,递之于手,付之于笔,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写字感觉,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字感,类似于打球的球感。这种感觉会因为书写者的性格、环境、经历等各种因素而出现变化。

体现笔画轻重的字范例:重字

颜真卿《多宝塔》赵孟《吴兴斌》

速度的快慢很难界定,不同书体是有速度差别的。其实古人写字和我们一样,碰到难写的地方就慢些,顺手的地方就快些。就这么简单,不必想得那么复杂。

体现笔画快慢的字范例:普字

颜真卿《多宝塔》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谚语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快捷按语:对于上下结构的字,笔画要有大小取舍。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人在能力、际遇等不如别人的时候,要学会低头退让,对此,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

据说,多年前,在古希腊,一个年轻人向苏格拉底发问:“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苏格拉底答道:“3尺。”年轻人不解:“我们许多人身高都在5尺以上啊!”话音刚落,苏格拉底就笑着说:“所以人要学会低头啊!”先哲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多年后依然散发着智慧之光。其实,中国的一句谚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得更朴实、更直接、更形象。

所谓的“屋檐”,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并且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有时候,一些屋檐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地排斥和限制,这种情形在你的一生当中,至少会发生一次以上。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避风雨吗?

在写字中,带盖的各类字及上面笔画多,下面笔画少的字,适合上面写的大些,下面写的小些。这类字还是比较多的,在繁体字表现的最明显。比如云,普,皆的繁体字写法,可以看出字的上部分笔画比较多。这样的上大下小的字,要上部分要高悬,宜宽大,字的下半部分笔画较少,个别笔画要变粗一些,这样使整个字看上去比较饱满稳定。

上大下小的字范例:表字

颜真卿《多宝塔》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上小下大的字范例:要字

赵孟《胆巴碑》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谚语四、宁可东高一尺,切莫西伸一头

快捷按语:对于左右结构的字,笔画左右要分高低。

这句谚语的大意是不要让西方高于东方,因为西方代表着白虎,白虎主凶煞,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白虎象征着杀伐,在季节上代表着秋天,万物肃杀。再者在北方农村“四合院”式的建筑中,东西厢房在建造过程中也有讲究!老人常说“宁可东高一尺,切莫西伸一头”,为何东屋要比西房高呢?其实,在农村讲述这种现象的俗语还有很多,如“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宁要青龙高万仞,莫叫白虎抬一分”!其实,人们常说“紫气东来”寓意吉祥如意,东方也成了老农心中的“福地”!并且根据古典“山海经”中记述,东方为“青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图腾,而西方为“白虎”镇守,性格凶恶!因此,东高一尺寓意吉祥,而西高一寸,则预示灾祸!

在写字时遇到左右结构的字,普通人的处理办法要么写成左高右低,要么写成左低右高。若要使其字具有观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普通人写的整齐即可。

我们讲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的高低是针对字的左右部首的底部来作为参照的,字的左边部件底部靠上而字的右边部件底部靠下,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字是左高右低。反之就是左低右高。

我们的古人在谈及左右结构的字时,在论著中往往是直接告诉你这是左高右低,然后再举几个例字说明;这是左低右高,然后举几个例字说明而已,大部分还需要自己去领悟。

左低右高字范例:比字

柳公权《玄秘塔》左高右低字范例:即字

颜真卿《多宝塔》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普通人的写字感受,牵强附会也较片面,欢迎拍砖斧正。最后寄语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大家共勉,要想写好字,必须下一番苦功才可,绝无捷径可取。觉得有用自取,觉得无用滑过即可,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句谚语道尽写字秘密,普通人写字掌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