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服务机器人”在投资圈里当属人人耳熟能详的热词。
据《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预测,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在年达到亿美元,年度复合增值率为26%。聚焦国内,中国电子学会报告预计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并以-年36%的年均复合增速远超国际市场的总体增速。
这一高速增长与国内的劳动力需求及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背景下,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使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一部分,服务机器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被重点提及。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服务机器人动作频繁。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年1至5月机器人领域的81笔融资中,移动/服务机器人达到了34笔,占比约42%。其中,来自深圳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在大额融资上表现不俗,普渡机器人有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坎德拉获B轮融资3.75亿元人民币。
而在今年6月,优地科技同样再获数亿元融资,并将业务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商圈场景扩展。
近期,36氪对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进行了专访,探寻优地科技是如何从NVIDIA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成长为国内酒店和文娱休闲双场景配送服务机器人头部公司,未来又将在室内外融合场景中做出哪些布局和拓展。
优地科技室内外融合配送机器人优小哥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地科技”)成立于年3月,以“让劳动者不再劳累”为使命,致力于推动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在最后三公里及室内末端配送领域的商用落地。在室内领域,优地机器人已在文娱休闲场所、酒店、商圈和写字楼等场景落地。在室外领域,优地科技已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美团达成业务合作,共同探索商圈、社区的最后三公里无人配送服务。
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表示,公司的发展战略自始至终围绕“做最可信赖的劳动伙伴”这一愿景。聚焦到具体业务上,优地科技希望以酒店、文娱休闲两大室内场景为基本盘稳扎稳打,并最终升级过渡到外卖、快递等室内外融合场景。
年,优地科技推出了第一代室内机器人“优小妹”,主要应用场景为酒店、商场等室内大平层。年,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优地科技正式进入楼宇配送领域并与美团达成合作,同年推出了主打应用于KTV的第二代室内机器人“优小弟”。年,优地科技的首款室外机器人“优小哥”也正式上线,标志着优地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室内大平层到室内多层,再到商圈和住宅小区的技术升级和场景拓展。
据优地科技透露,截至年5月,旗下商用服务机器人系列产品已经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为数千家商业场所,提供平均每天超+人次的引领、配送等服务。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优地科技配送服务机器人在文娱休闲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在酒店配送服务场景,优地科技目前累计已经与多家B端客户合作,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据顾震江介绍,室内服务机器人的大型应用场景有酒店、文娱休闲、餐厅三块。在餐厅领域,国内的主要有普渡、擎朗;在酒店领域,优地和云迹位列前茅;在文娱休闲领域,优地和猎户星空当属头部玩家。由于技术壁垒和市场渠道等因素,一个场景基本只能跑出一到两家头部企业,进入门槛较高。
通常来看,酒店场景和KTV、SPA会所等文娱休闲场景属于成长性有限的存量市场,但疫情却给这两大场景带来了新的机遇。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所带来的出行、旅游限制使酒店、KTV等服务业迎来了行业大洗牌。以酒店行业为例,受疫情冲击,国内有约10万家OYO级别酒店因经营问题倒闭,这给华住、锦江等中端酒店收购低端OYO级别酒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随着中端酒店经营版图的快速拓展,拿到如家、格林豪泰、华住等大型酒店集团战略投资的优地科技也迎来了新的业务增长,随之入驻更多门店。着眼国外,由于海外疫情防控相较国内更不乐观,大量国外酒店同样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亏损倒闭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具有战略眼光和出海意愿的国内大型酒店集团顺势对许多国外酒店完成了收购,这也给了国产服务机器人出海拓展国外市场的全新增长机会。
针对酒店、文娱休闲等场景的楼宇配送和平层配送,优地科技分别推出了优小妹、优小弟两款产品。产品采用其自主研发的通用移动机器人底盘,可提供自主路径规划、行走控制、自主避障、自主充电、自主乘梯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商用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今年6月的采访中,顾震江曾告诉36氪:“酒店、文娱休闲、餐厅等室内场景目前有着百亿市场规模,室内外融合场景更有千亿级市场规模。”
据36氪了解,目前室外配送这一新兴场景的参与者主要有新石器、白犀牛等创业公司,以及美团、京东等巨头。在细分赛道上,白犀牛已与永辉超市合作,主推无人配送车产品以实现最后三公里配送;新石器的业务侧重于在公园、商业园区等场所提供三餐的售卖服务;优地科技则选择了与友商协同作战,实现商圈、住宅小区等场景的室内外融合全自动配送。
具体而言,京东、美团、阿里等巨头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