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松编辑|鄢子为
“我今年频繁出差,在上海、苏州、深圳、合肥等地到处跑,这些城市均有公司车辆落地。”
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拿起9月推出的新车模型,称客户接受度超出预期。
他透露,白犀牛目前拥有约20家客户,每天都有百台无人车在城市开放道路上奔跑,手上这款已在路上运营。
“在园区和开放道路上跑,区别大。场景不同,要求各异。”朱磊表示,在开放道路,白犀牛水平位于行业前列。
朱磊曾在百度工作7年,具备丰富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研发知识,是国内无人物流车第一批创业者。
聚焦物流
自动驾驶赛道,巨头多选择商业化空间更大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作为主攻方向。
白犀牛则聚焦物流行业,自研自动驾驶货车,为商超、物流公司提供配送服务。
在团队看来,这是一条更务实的技术路线。
“不同场景,对于技术成熟度的要求不同。”朱磊认为,对于载人的自动驾驶车辆,监管有着更高要求。
他举了个例子,美国公司waymo,在载人自动驾驶赛道深耕多年,目前仅两三百台车跑在路上。美国监管要求,自动驾驶公司要证明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软件版本。
“什么叫稳定的版本?你一旦上路,软件版本就不能变了,一行代码、一个配置都不能变。在此情况下,车跑足百万英里,交通事故率如果低于人的(1.53%),软件才能够公开上线。”朱磊解释。
他认为,如果不能规模化地投放载人车辆,公司就没有大量的验证数据,产品也不能快速迭代。
“铺大量车辆测试,有一定的风险,事故率可能不达标。白犀牛选择的路线,是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朱磊说。
比如白犀牛第三代无人货车,时速约35-40公里/小时,相较于载人车辆,更容易获得路权。
公司无人化里程超30万公里,有百余量车,在10座城市中运营,获得阳泉、苏州等二十余个城市开放路权。
朱磊自述,在自动驾驶行业,其经历三波浪潮。
第一波是由百度牵引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使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第二波是由特斯拉和蔚来等车企牵引的,让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化、商品化,大幅降低成本。第三波是大模型带来的,有助于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泛化能力。
“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一颗激光雷达要花10万美金。如果你研发了一台万元的车,啥都能干,但送不了货,太贵了。车企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