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何在走出大唐后才遇到妖怪,而且离灵山越近妖怪越凶残?
《西游记》看似一部四海承平、普度众生的祥和小说,佛教处处显示着大慈大悲的圣洁光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小说中其实处处体现着佛道之争,不乏尔虞我诈。
明面上看,西游记描述的都是尊佛抑道,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许多地方暗含的道理却并非如此。正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西游记中,唐僧本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早就被如来佛祖安排在大唐作为取经人,而且已经失败了十次,每次都在流沙河被沙和尚吃掉,还拿其头骨串成了骷髅法珠宝物,遇弱水也不会沉没。所以,唐僧又被叫作十世修行的好人。
直到孙悟空五行山下灾消难满,唐僧才有了成功取经的希望。因为孙悟空此时已经有了佛道二教的共同背景,在三界颇有影响。观音菩萨也说,没有孙悟空,唐僧到不了西天。
佛祖之所以要传教东土,理由也很充分,就是南瞻部洲不遵佛教、不向善缘,多贪多杀、多淫多争、多欺多诈,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根本不知道沙门的奥妙。
但细细品读西游记,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唐不属于灵山的势力范围,却没有凶魔恶怪。妖怪都是在出了大唐地界两界山以后,而且离灵山越近妖怪却越凶残。
灵感大王本是菩萨的宠物,却要祭祀童男童女供他吃,才能保一年的风调雨顺。
车迟国三国师保得一方风调雨顺,却被无情打杀。
青龙山玄英洞三大犀牛精在灵山脚下冒充佛祖收香油,却没人过问,还被寺庙的和尚奉为佛爷。而且,西天如来佛祖本国的和尚,却告诉唐僧,他们修行一世,行善积德,就是为了下辈子能够到东土大唐投胎。
灵山脚下狮驼岭,更是穷凶极恶。这是西游记取经路上,妖怪势力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个狮驼洞,洞里有三个神通广大的魔王,手下有四万八千小妖。狮驼岭的魔王颇有后台,太白金星说:“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
狮驼岭妖怪专在此吃人,狮驼岭上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躧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就连见多识广的孙悟空都吓了一跌,感觉筋骨酥软!
而且离狮驼岭四百里远近有个狮驼国,被魔王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并夺了江山,如今狮驼国里尽是些妖怪。
如此穷凶极恶且势力庞大的魔王,却就在灵山脚下,三大妖王还都是灵山大佬的亲戚和宠物。就算此地生灵涂炭,却丝毫没有谁过问,任由妖怪在此地吃人。直到了唐僧师徒出现,才将狮驼岭铲平。
最后,就连唐僧最后也感叹,想不到灵山仙佛地,竟也有此等凶魔为害!
这就是如来说的:“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所以,西游记之取经的真正原因,并非完全为了普度众生,更多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能达到和天庭分庭抗礼。
如来精心策划唐僧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唐成为灵山的势力范围。
佛祖之所以要选择一个凡人去取经,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借此取经,收服一些厉害角色为己方所用,并对大众宣扬佛法,将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大唐。
因此,唐僧一路宣传,孙悟空则扫除了传经的障碍,让取经的传说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