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亦被称为犀角,源于多种犀科动物,如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等。这种珍稀的角材在亚洲和非洲都有产出,其历史可追溯至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便开始流入我国。由于犀牛角的存世量稀少且药用价值极高,使得它具有令人瞩目的经济价值,目前每克的价格大约在元人民币左右,是黄金价值的十倍之多。在明清时期,犀牛角雕刻艺术达到了巅峰,苏州、扬州、南京、杭州以及广州等地成为了犀雕的主要产地。传说中,使用犀牛角杯饮酒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强身健体,这加上犀牛角独特的形状适合制作酒杯,使得犀牛角杯成为了当时犀雕的主要器形。无论是宫廷宴饮,还是达官富豪及文人士大夫品酒待客,犀牛角杯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良伴。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亚洲犀牛角与非洲犀牛角的区别。亚洲犀牛角,主要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其颜色为黑褐色或黑红色。这种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既有纹丝较直、较粗的特点,又在横切面上呈现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则呈现出鱼籽状纹。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犀牛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且具有独特的破茬处。同时,其圆身上面的一深沟和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的一条岗,更是被誉为“天沟地岗”,成为了鉴别亚洲犀牛角的重要特征。非洲犀牛角,亦被称为广角,源自非洲大陆。这种犀牛角呈黑褐色,与亚洲犀牛角相比,其纹丝更为细腻,且相互粘连。值得注意的是,广角并无蜂窝状小砂眼,也缺乏鱼籽状纹路,更无独特的“天沟地岗”特征。这些显著的差异使得广角虽同样为犀牛角的一种,却与亚洲犀牛角大相径庭。亚洲犀牛角,亦被称为犀角,是“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之一。在中国古代,犀角因其稀有性和珍贵性,常作为国家间的进贡礼品。据《汉书》记载,南越王赵陀曾向文帝献上十只犀角,而《战国策·楚策》中则描述楚王遣使向秦王献上鸡骇之犀和夜光之璧。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的犀角受到自然侵蚀,如今市面上流传的犀角成品寥寥无几。目前,全国存世的犀角雕刻品仅不足件,且多为明清时期的珍品。其中,犀角杯作为犀角雕刻艺术中的佼佼者,不仅名声显赫,更被誉为古器物中的瑰宝,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
近期各类犀牛角成交记录概览:民国犀牛角包金镶蓝宝石权杖,以53万元的高价成交,日期为年2月9日。清代犀牛角鼻烟壶,以50.8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6月8日。明犀牛角饕餮纹地浮雕螭龙纹,两次成交,分别以.2万元和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分别为年6月22日和年6月22日。亚洲犀牛角(山水人物)摆件,以2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3月28日。犀牛角“吴佩孚”款大烟枪,以.87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月7日。犀牛角雕螭虎纹杯,两次成交,分别以万元和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分别为年2月29日和年6月29日。十七/十八世纪稀有精美兽雕,以.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月20日。清代犀牛角怪熊摆件,以32.98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月4日。犀牛角胸针,两次成交,分别以26.8万元和06.8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均为年2月。亚洲犀牛角“一夜成名”摆件,以万元的价格成交,日期为年月27日。犀牛角螭龙大吉杯,以元的高价成交,成交日期为年月0日。同时,我们还有丰富的陶瓷品类供您选择,包括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以及大师精品瓷器和紫砂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