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官方定论电信运营商不再是垄断行业摘掉
TUhjnbcbe - 2020/10/7 8:55:00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其中有一章节提到"",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府文件中,只要提到"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会有"电信运营商行业"的身影,甚至电信行业都已经写入了"自然垄断"的概念定义中。

但是这一次,人们惊奇地发现,电信运营商竟然缺席了这一次"自然垄断行业",只剩下电力、油气、铁路、邮*、烟草这五个难兄难弟。那应该怎么来解读这一变化呢?从字面上解读,按照上述文件的界定,显然,电信运营商行业已经不再是自然垄断行业。事实上,在经历了多次拆分、重组事件之后,电信运营商行业早已经"不配"成为自然垄断行业。你见过有垄断行业是建立几张完全重叠的全程全网、利用率"居低不上"、网络资源严重浪费的吗?你见过有垄断行业内部屡屡主动发起价格战,以至于把自家主营业务的价格打至地板价来争夺客户的吗?你见过有垄断企业的天天推进改革创新、天天想着开源节流、天天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吗?你见过有垄断行业的员工日夜忙于扫楼、扫街、扫村,然后一线员工收入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吗?我认为,国内电信运营商行业不光不是自然垄断行业,反而是"过度竞争行业"!这种过度竞争正在严重损害着这个行业的利益和正常运转!举个例子,人们常常觉得电信运营商行业是垄断行业的最大的"证据"就是:运营商赚钱太多了,比如,中国移动年利润常常过千亿,三大运营商日赚4亿,等等。事实上,这是一种"障眼效应",而非事实的真相。中国移动的巨大利润是建立在其作为国企,在享受了国家的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比如,中国的频谱资源都是按需分配的,而在国外,频谱资源可以说是电信运营商最大的运营支出,动辄需要给*府支付大几百亿。如果我们把频谱资源的成本算进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财务报表中,会发现:中国移动的巨额利润不见踪影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很可能还会亏损!中国联通的混改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联通为什么会被混改?并不是因为它垄断了、它太强了,要强迫它给用户让利,而是因为它太弱了,它在市场竞争中被对手打得抬不起头来,快活不下去了,于是国家才推进混改,通过外部投资者去给它输血,给它制定轻松点、多元点的玩法,希望让它能活下去。综合以上,电信运营商不是垄断行业,这早已是事实,这次算是获得了官方的认证,摘掉了这个"一半荣耀一半屈辱"的帽子。那摘掉这个帽子以后,对运营商来说有什么影响?会让运营商发展得更快、更好吗?首先,*府层面不再认定电信运营商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我认为这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近些年来,无论三大运营商之间打得如何热闹,资费如何一降再降,服务如何一再提升,但普通民众还是习惯性地认为运营商垄断,而垄断本身是一种原罪,垄断就意味着控制价格、店大欺客、缺乏监管、赚黑心钱。民众的这种习惯性的认知就是源于官方的认定。而一旦官方有意识地弱化这种概念,这对运营商的形象是有积极影响的,运营商不再是古板、僵化、一成不变、条条框框的传统国企形象,运营商可以重新塑造自己更加灵活、自由、贴近用户的现代化企业形象。此外,*府不认定电信运营商属于自然垄断行业,自然也不再会过多地干预这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让其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中,比如过去几年的提速降费*策对于一个市场化的行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运营商从此就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了吗?我认为未必。摘掉"垄断"帽子,一是太晚了,二是这远远不够。通信行业进入下行通道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光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大抵如此。一方面,同质竞争愈演愈烈。人口红利消失,网络、技术等差距抹平,传统业务增长已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融合竞争强势介入,当前竞争将不仅仅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与互联网企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混战,跨界竞争也逐渐升级。科技巨头端到端布局加速威胁,从网络旁路向替代升级,行业竞争正在加速转向更高形态的平台与生态系统竞争。比如,国内阿里、腾讯、百度和国外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围绕基础设施层面等新型领域加强渗透和全方位布局,在这方面的综合实力已经领先电信运营商,这都对运营商对未来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未来都并不乐观,但对国内运营商来说,这种不乐观上还带着一重"枷锁"。在行业前途未明的情况下,近些年来,海外主流运营商都在有计划地"逃离"通信行业,比如,美国两大运营商ATT和Verizon前两年均不约而同地向媒体娱乐行业转型——ATT先后收购DirecTV卫星电视业务、时代华纳,Verizon则收购美国在线和雅虎,通过收购,获取了大量互联网用户资源以及相关的在线业务平台,然后进一步实现内容与连接的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在欧洲,大的通信运营商都在进行平台化发展和生态化扩张,如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以自身的网络和数据资产优势,构建了4个技术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数字安全、云服务、视频、IoT等消费级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企合作伙伴开放平台能力,发展网络生态系统,确保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同类的事情也发生在日韩等通信行业高度发达等国家。但国内运营商却没有这种"自由",国内运营商作为国有企业,其首要责任不是赚钱,而是承担社会责任——向公众提供可靠、安全的通信服务,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都是受到严格管控的,不能光从市场的角度来做出决策。事实上,国内运营商基本上都算是行*决策的产物,它的生命力不在于技术、服务、能力或资源。我曾经举个一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侏罗纪公园大家都看过,国内运营商就像公园里的大恐龙,很庞大、很强壮,但它的出生、成长、和死亡都不是自然的选择,都不遵循自然的法则。问题在于,这个(侏罗纪)公园本身的资源在枯竭,如果一直困守在这个狭小的公园里,恐龙越大、越多,这个公园生态面临崩溃的一天就来得越早,如,我们能看到近年来国内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已经完全进入到"杀红了眼、你死我活拼刺刀"的状态,甚至很多竞争手段已经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这样的生态平衡还能维持多久?国外通信运营商所在的公园没有围墙,所以它们能够随心所欲地逃离资源枯竭的老公园,进入其他资源更集中的新兴公园,而国内运营商被高高的围墙困守,已经在做困兽之斗,对于这三只恐龙而言,外面的公园很美,但可望而不可及,它们的路在何方?

|信息来源:悲了伤的白犀牛|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方定论电信运营商不再是垄断行业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