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啥家长都想去买今天报纸原因在此
TUhjnbcbe - 2020/11/6 15:27:00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银龄稚童度重阳、跟木工师傅做筷子、来一场趣味足球赛、前往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看树懒给白犀牛刷背、亲子制作花式馒头……

要说上周末的小记者活动有多精彩,参与过的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年10月28日每日商报12-14版

家长说

·第一次参加活动就上报,继续努力加油。

·看见我家娃咯。

·赶紧去买今天报纸来收藏!

·现在报纸很少有地方能买到了。

…………

(大家别担心!年每日商报征订马上就开始啦!届时有需要订报的家长可以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哦。每周出版的小记者实践营专版上都是孩子们的活动作文,绝对是娃提高写作的最佳学习素材。)

01

来一场与树懒和白犀的亲密邂逅

商报小记者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探寻之旅

10月25日上午,实践营的小记者们前往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动物专家刘建勋老师的带领下,与树懒和白犀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从正门步入园区,沿途两边都是形态各异的动物,小记者们兴奋地左顾右盼。在动物研学课堂,动物专家刘建勋老师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含金量非常高的野生动物知识课。小记者们不时举手回答动物专家提出的问题,时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新获得的知识点。一段有关树懒的教学视频播放完毕,刘建勋老师结合视频内容细致入微地为小记者们讲解树懒的习性,并就教学短片中的知识点向小记者们提问,小记者们不仅争相回答,同时也不断地向刘老师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

“老师,树懒可以长时间离开树生活吗?”

“老师,树懒只吃树叶吗?”

“老师,树懒不会从树上滑下去吗?”……

刘建勋老师都一一详细讲解。“树懒不能长时间离开树,它们的趾甲让它们可以很好地挂在树上不会掉下来,它们的身体也已经适应了树上的环境。”

刘建勋老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提及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野生动物世界中的树懒,到现在还有些没有搞明白性别。“我们分辨它们的性别就只有一种方法,看哪只树懒生了小树懒,那么它就是雌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世界真是奇妙。热烈的问答暂告一段落之后,在刘老师的引领下小记者们前去白犀园区。一路上刘老师开始给小记者们介绍白犀,讲解白犀的习性。此外还解答了小记者们一个非常有趣且童真的问题——“为什么白犀牛吃的是草,长的是肉呢?”想必不少小朋友都很好奇这个问题,刘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犀牛吃的草等食物是在吃纤维素,纤维素就是葡萄糖组成的,生命体内主要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物质,犀牛和我们体内都发生着这三种物质的转化,这部分你们以后也会在课堂中学到。”到达白犀园,小记者两人一组靠近白犀牛,给白犀喂食、清洁,并轻轻抚摸犀牛角。第一组上前的小记者最开始有点不敢上前碰白犀,在工作人员和家长的鼓励下,走上去摸了摸犀牛角,犀牛很配合地一动也没有动,后面的几组小记者即刻增加了几分勇气。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了树懒馆,小记者分为两组,分别进入玻璃房中喂食树懒。“树懒好懒啊,我给它喂食它都不打算张嘴,非得我把食物送到嘴边才肯吃。”不少小记者感慨道。因为要保证树懒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玻璃房内的温度恒定为28℃。因此每组小记者出来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深呼一口气,并感叹外面的空气多么清新舒爽。一上午的既定活动结束了,可是很多小记者及其家长仍然不愿离开,继续去喂食河马、长颈鹿了,也有的去与环尾狐猴亲密接触去了。

野生动物园“寻宝记”(节选)

一走进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水中巨马”——河马就张着大大的嘴巴和我打招呼,两条前腿搭在水边的石架子上,憨态可掬;大象正用它的长鼻子卷着红萝卜,吃得津津有味;远处,还有漫步的长颈鹿,姿态优美……

我还和白虎来了一次面对面,我说“你瞅啥”,它肯定说“瞅你咋地”。我心里总想着它们如果跳过横沟,窜到我面前来,该怎么办。所以,请谨记游览规则:不拍打玻璃,不喂食,文明参观。

这真是一次畅快淋漓的游园,学到了、玩到了、见到了。

实践营小记者(丁信小学)叶亦轩

参观树懒的“小家”(节选)

树懒真是个既懒又娇贵的动物,野生动物世界的饲养员们给它们盖了一间小房子,里面的温度还得控制在28度,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生存。同时,还放了很多树干,搭建成它们攀爬、栖息的场所,让它们可以悠闲地挂在树干上玩耍和睡觉。

实践营小记者(星澜小学)王欣然

我和野生动物们的亲密接触(节选)

无论是二指树懒还是三指树懒,它们要是很久都不动的话,身上就会长满苔藓,躲在树丛里都不会被敌人发现,就算是美洲豹也会把它们当成树叶哦!经过一天在野生动物世界的参观和学习,与动物们亲密接触,我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有种满载而归的感觉!

实践营小记者(星澜小学)王浩然

与犀牛亲密接触(节选)

刘老师安排我们两两一组,一起为犀牛刷背,喂干草。老师让我先喂犀牛吃干草,我发现犀牛吃干草时的样子很可爱,很温顺,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凶猛。而且犀牛的角特别硬,像长了一块尖尖的石头。通过刘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犀牛之所以这么快濒临灭绝,是因为黑心商贩们的捕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周围的动物。

实践营小记者(星澜小学)童思涵

树懒真懒(节选)

树懒不喜欢吃肉,它们吃蔬菜,它们还会游泳,游泳的速度是爬行的3倍。我还近距离地看了树懒,它们都趴在树桩上,一动不动的。吃东西的时候,自己不起来吃,反倒要我喂到嘴里。树懒真懒。

实践营记者(长阳小学)徐天晴

野生动物世界探秘(节选)

我拿起一根竹竿,插进胡萝卜,小心翼翼地靠近它,大气也不敢喘,生怕它冲过来,犀牛的角可是非常硬的啊。近了,三步,两步,一步,我飞快地把竹竿伸到它面前,像大臣对皇帝一样,弯下身子。它走过来,嗅了嗅,然后用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了我一眼,里面充满兴奋和问号。随后,张开大嘴,用洁白的牙齿将胡萝卜一口咬下。我还走进了树懒的“家”。树懒即使在睡梦中,看到有食物过来,还是会张开嘴巴,实在是太可爱了!夕阳西下,我望着那轮红日,思考一个问题:人和动物其实是平等的,人多破坏一寸,可能就会有一种动物灭绝。到头来,人也会受到“回报”。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生灵啊!

实践营小记者(星澜小学)沈彦博

02

在阳光下倾听爷爷奶奶的故事

商报小记者重阳节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每年重阳时分,商报小记者实践营都会安排主题活动,带小记者们度过特别的一天。

10月24日上午,商报实践营的小记者们来到东新园社区中央广场,和这里的老人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重阳。欣赏表演、参与垃圾分类的答题、体育项目比赛、给最美老人颁奖、采访最美老人……活动一开场,东新园民乐团就给大家带来了表演——《我和我的祖国》,引起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共鸣——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们国家历来重视老龄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让更多老年人享有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活动当天,现场的老人们和小记者们互动不断。在垃圾分类答题环节的时候,主持人每问一个问题,“灯管属于什么垃圾?”“旧衣服属于什么垃圾?”“过期的化妆品属于什么垃圾?”“垃圾桶有哪几种颜色?”……小记者们和爷爷奶奶们都刷刷刷地举手,纷纷争取答题权。到了判断题的时候,因为是共同作答,回答的声音更是响亮一片。“消毒剂和它的包装是可回收的,对吗?”问题刚一说完,爷爷奶奶们和小记者立马说:“错错错。”“水培植物和鲜花属于其他垃圾,对吗?”“不对不对。”……看来,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都颇有了解。在体育项目协作比赛的时候,参与比赛的三位小记者分别邀请了三位老人上台,进行表演动作猜词语活动。第一个上场的小记者一慌张竟然用手隔空写起了字,主持人看到了连忙说,奶奶看的时候字是反的,不可行,还是要比划的;在比划体育项目——标枪的时候,小记者边比动作边模拟“咻咻咻”的声音,奶奶根据小记者的比划竟然猜出了手榴弹,主持人连忙摆手解释道,体育项目里可没有手榴弹,一时间笑声不断。小记者们接连表演了许多体育项目,摔跤、跳水、健美操、剑术、棒球、拔河、举重、马术……不得不说,小记者们对体育项目了解还是很多的。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当主持人说出活动结束的时候,小记者们纷纷上前寻找自己想要采访的最美老人。一位小记者看着台上正在拍照的一位奶奶说:“我就采访这位奶奶,她就是我刚才颁奖的最美老人。”其他小记者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采访对象,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奶奶身边都围了三四位小记者,拿着本子和笔,在阳光下倾听奶奶们的故事,了解她们的想法,场面十分温馨。

特殊的重阳(节选)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位奶奶被评为社区“最美女神”。奶奶说:“我虽然人老了,但心不老。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也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听了奶奶的讲话,我也想着: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做志愿工作,我还很小,更应该为祖国贡献力量。

这个特殊的重阳节也让我明白了: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义务。

实践营小记者(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王若西

“银铃童稚度重阳”活动有感(节选)

从他们身上,我联想到自己,我今后也要多去做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很多,重阳节是个传统节日,要孝敬老人,多陪伴老人。我以后要对爷爷奶奶更耐心,更孝敬。还要多做公益活动,要做一个内心美好的孩子。

实践营小记者(新华实验小学)吴彦宏

最美女神沈奶奶(节选)

最让我惊艳的还是女神级别的沈奶奶,她留着一头烫卷过的长发,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长裙围着红丝巾,站在舞台中心伴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歌曲翩翩起舞。她舞步轻盈,如婀娜多姿的柳絮随风扭动着,如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着,让人陶醉!

和沈奶奶交流一番,我知道奶奶已经62岁了,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奶奶是如此年龄,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奶奶宛如年轻的小姐姐。在这次活动中,同奶奶的交流让我明白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一切皆有可能!我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实践营小记者(浙师大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傅润瀚

银龄稚童庆重阳(节选)

有一位奶奶现在已经69岁了,她负责带头在社区楼道里进行清洁工作。还有一位奶奶看上去很年轻,但是她也已经60岁了,她是在台上表演舞蹈节目的一位选手。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动作优雅柔美,你根本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她说参加这次活动很开心。

实践营记者(金沙湖实验学校)吕璟远

积极向上战胜病魔(节选)

张奶奶告诉我很多年前她曾是一位癌症患者,也曾整天灰心、郁闷,对生活失去信心。偶然之间受到社区干部的建议启发,尝试接触景泰蓝工艺画的学习制作,由于制作景泰蓝工艺需要静心、细心,她慢慢地喜欢上了景泰蓝,也逐渐摆脱了内心对病魔的恐惧和担忧。

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于张奶奶长期的“静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使自己身体的免疫力也逐步提高,现在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身体状态比以前更好了。所以她内心非常感恩社区的朋友们,她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张奶奶的故事让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实践营小记者(长阳小学)陈钱申

最美不过夕阳红(节选)

“银龄雅童庆重阳,创意同玩迎亚运。”舞台上许多爷爷奶奶悠闲自在地展示自己的才艺,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动作那么优雅,那么自信。他们用自己宝贵的晚年时间,活出了晚年的精彩。他们拥有一颗青春不老心,坚持做公益不退休,我想:这难道不是最美的夕阳红吗?

我们陪着老人们做游戏,抢答垃圾分类知识。我还有幸采访了一位穿着旗袍的奶奶。她笑着向我分享自己有一颗青春不老心的经验。如今儿女都已经长大了,她也有了孙子和孙女。祖孙三代和谐融洽,温馨美满。在晚年生活的空余时间,也和许多老年朋友一起做公益,一起参加旗袍队。

实践营小记者(春芽实验学校)王鑫

03

天天用到的筷子为啥一头圆一头方?

亲手做一双属于商报小记者自己的筷子

上周六,商报小记者们来到龙坞的柔云木工坊,跟着木工石师傅制作了一双属于自己的筷子。开始制作筷子前,石师傅告诉小记者们??根据之前的经验来说,5岁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完成筷子的制作。这大大鼓舞了小记者们的信心,不由地跃跃欲试了。在木工坊内制作筷子的过程中,这样的画面很常见:长长的木桌上放着一排做筷子的工具,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工具前站着,爸爸在后面拥着孩子,给孩子示范如何刨削木条,如何切割宝盖头,如何打磨等,孩子的脸上是淡淡的微笑。石师傅每说完一个步骤,小记者们做完了总是要举着自己做的成果来到师傅跟前,让师傅看看自己做得如何。“这个刨削得不错,就是秀气了点。”“这个打磨得很光滑,摸上去很有象牙的质感哦。”石师傅总是一一给小记者们“鉴定”。家长们讨论也很是热闹。“没想到做一双筷子有这么多步骤。”一位爸爸边用砂纸打磨筷子边说道。另一位爸爸边拿着筷子去上油,边跟孩子说:“还要上油呢,你看咱们做的这双筷子现在可金贵了。”小记者们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筷子。

筷子诞生记(节选)

木工坊的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筷子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筷子是大禹发明的。接下来老师教我们怎样去亲手制作一双筷子。第一步先用刨刀把竹(木)片做成一头大一头小,第二步把小的那头做圆,第三步用锯子去做筷子的宝鼎,第四步先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把筷子打磨光滑,再就是给筷子上木蜡油,最后我们还要给自己的筷子打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双漂亮的木筷子就完成了。我亲手做出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漂亮筷子,同时学到了筷子的知识。

实践营小记者(丁荷小学)胡逸萱

小筷子背后的大学问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物品了。外国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则用筷子,这也体现了各国不同的就餐文化。跟随着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我们来到了位于转塘镇的柔云木工坊,在木工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筷子的制作过程,也第一次了解到看似简单的一双筷子背后,原来有那么多的学问。首先,师傅让我们分别在两根木条的四边标记上数字,接着按照标好的数字顺序依次在不同的卡槽里进行刨削。刨削完成后我们发现原本两边粗细均匀的木条变得一头粗一头细了。之后,师傅让我们把细的那头用刨子倒圆,而粗的那头则用切割工具切成了“宝塔顶”,一下子筷子的样子就出来了。紧接着我们依次用粗的磨砂纸和细的磨砂纸对筷子进行打磨,让它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接着,我们用布蘸取一种食用油涂在筷子表面,使它更加有光泽。最后的一步就是刻名字啦,我在筷子上刻上了我的小名“YOYO”。哈哈,一双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筷子就这样诞生啦!今天除了带回一双亲手做的漂亮筷子外,我还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关于筷子的知识:比如筷子是怎么样发明的;筷子为什么一头方一头圆等等,也让我对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佩服不已。

实践营小记者(丁荷小学)周一晨

一双筷子带来的哲思(节选)

我到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小记者坐下了,我看到最里面还有一个位置,赶紧坐好了。往左一瞧,竟然是我的同班同学。这时,我看到桌上有个木槽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个小刨木刀。我想这些肯定是后面要用到的工具。首先,老师让我们观察了一下筷子的特点,我正好在学几何体,我仔细瞧了瞧,发现原来筷子的上面是一个长方体,到下面变成了圆柱体,最顶端还有一个小宝塔呢。简单的一个动作,做起来却不容易,双手要握紧,双腿要成弓字步,才能使上力气,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得全力以赴才行,我深以为然。之后经过了倒圆、切割宝塔和打磨等步骤,筷子终于华丽变身了,有了筷子的模样。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打磨这个环节,需要先粗磨,再精磨两道,筷子才会变得光滑。我想做任何事都跟打磨这双筷子一样,不停地打磨才能成功啊!最后我在筷子上刻上“D、R、C”三个字母,代表了我的名字。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我太开心了。

实践营小记者(拱宸桥小学)丁睿辰

我的筷子(节选)

筷子倒圆后,就要进行顶部切割了。将小木条固定在一台机器上,翻转四个面快速向前滑动,木条上方就出现了宝塔形状。哇!小木条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筷子啦!我把“小宝贝”放进布袋里。三天后,我就能用自己做的筷子吃饭了,那饭菜吃起来肯定会更香呢!

实践营小记者(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卢欣芸

制作手工筷子的感想(节选)

走进柔云木工坊我一下就被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木制品吸引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有的是代加工产品,有木棍、木块、木板;也有工具,如刨子、模具、粗砂纸、细砂纸等。今天我们要做的是筷子。首先,要把两根一样长的木棍放进模具用小刨子削,需要注意的是姿势一定要正确,双腿稍分开,双手握紧并下压。然后,把削出很多棱形的木棍用粗砂纸打磨,这里需要更多的专注力才能使木棍的一头变得更圆。最后,要用细砂纸从头到尾仔细的摩擦,使木棍整体变得光滑。这样筷子就制作完成了。说起来简单,只有你自己做过才会发觉筷子的制作一点也不容易。这让我想起了工作人员讲的民以食为天,筷子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着天,方的象征着地,对应天圆地方,是中国人对筷子的理解。每当想到这就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实践营小记者(西兴实验小学)洪铭泽

04

趣味足球,爱你没商量

飞驰吧!少年

趣味足球活动持续两周引爆了小记者们的兴奋点——原来踢足球也能这么有趣。趣味足球,棒!棒棒!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参加商报小记者实践营的趣味足球。我遇到了很多新伙伴,还有大眼睛的洪教练。洪教练以“玩”的形式教我们踢足球。我很喜欢上洪教练的课,因为他有耐心,课堂上的内容也很有趣,大家都积极参加。真不愧是“趣味”足球啊!在这堂足球课上我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比如如何带球、如何射门。以如何射门为例,我学到了三点:1、一定要把球稳稳地停住,对手们就是因为这一点没有做好6∶1输给我们,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2、瞄准球门;3、抬脚射门。这些都更让我明白了守门员的重要性,同时,我还了解了球赛中守门员很关键。在球场上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唯一能用手的人。如果守门员心不在焉,那么对手很容易就进球得分。守门员要集中注意力,还要无所畏惧,坚如松树,矫捷如鹰,竭尽全力。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收获了很多关于足球的知识,我下次还想参加这样的活动。

商报小记者(长阳小学)蔡雨橙

趣味足球之痛并快乐着

经历了上周4∶0的惨败,这周我又来到了趣味足球赛的现场。我们两个前锋三个后卫,随着老师一声令下,便立马冲上前去抢球,在球场上跑来跑去,争夺射门的机会,可对方球友总是不经意地把球踢出了场外,令我们有些烦躁和焦虑。突然,不知道是谁,把足球用力地踢到了我的小腿上,害我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痛得像火在烧似的,可我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投入到比赛中去。在我们小队成员默契的配合下,终于以3∶1踢赢了这场足球赛。这是我第一次取得球赛的胜利,虽然腿很疼痛,但我心里特别特别的高兴!

商报小记者(星澜小学)王浩然

05

亲子美食DIY

做个能吃的小“恐龙”

上周,商报实践营联合德国品牌美善品组织的一场亲子花式馒头制作主题的美食活动太受欢迎了!除了了解各种各样的厨具知识之外,现场商报小记者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花式馒头,饱餐了一顿。

不一样的恐龙(节选)

周日下午的美食体验课,我很期待。一大早,我就起来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参加。跟随着老师的步骤,先做牙齿,再做四肢,最后做身体,恐龙就完成啦。

以前我都是用橡皮泥做恐龙,这是我第一次用面粉做,感觉很不一样,而且这个恐龙最后还被我一口吞到肚子里去啦。真好吃,我好开心!

商报小记者(育才京杭小学)沈梓宸

商报教育团队统筹

编辑sheer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啥家长都想去买今天报纸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