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线:
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人本教育平台
来源|“花生地”(Amber)
天使导读
为什么全A也不一定进名校?
在大多数名校面试官面前,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的人。
作者:安柏
中国的教育焦虑已经传递到了美国。
我几个在美国的朋友都在为孩子的升学问题发愁。
进名校,光成绩好已经不够用了,全A也不行!
我的朋友Connie,她和老公都是哈佛的毕业生,两个孩子哥哥会弹钢琴,弟弟会做小发明,聪明活泼,真诚热情,我看看是很羡慕了。
就是这样,她还在为两个娃的教育问题烦恼——因为没有及早开始准备,前一阵为两个孩子申请一所私校都没有成功。
而她的朋友芳芳,从娃5岁起就开始帮娃规划人生。
如今华人的孩子,光凭成绩好根本进不了藤校,必须培养一门特长,特别是体育特长。
但对于亚洲人来说,篮球、橄榄球、排球根本拼不过黑人和白人,棒球和网球练的人又太多,而以前冷门的高尔夫和击剑,虽然花费不菲,但如今华人也蜂拥而上。于是,她为孩子选了一门小众又不是很贵的运动——壁球。
现在,她的娃已经打进了全美前20。
Connie的另一个朋友,10岁的儿子进了全美第一的私校。
在亲友纷纷庆祝的时候,朋友吐露了一路以来的艰辛:
要考上这个学校,不仅要花几千美元请老师一对一辅导,还要打磨孩子写作能力、申请文书和面试技巧,技巧痕迹太重了也不成,要打磨到既有技巧又看不出技巧才是王道。
她说,我当年考美国医生资格,都没这么累!因为那时我自己努力就行,但是申请名校却需要控制孩子的表现,这太难了。
那么,成绩全A,再加上有超人的特长,耀眼的奖项,就能进名校了吗?
美国的华人家长圈,前不久在热议一个申请名校的孩子:
GPA4.0,全美AP学者奖,北美高中quizbowl比赛冠军队主力、钢琴11年、作曲5年、国家级钢琴比赛B组最高奖、10岁时出版两本小说、当地电台主持人、上过当地报纸、累计小时公益活动、跆拳道黑带……
这样亮瞎的简历,在名校面前,她一定所向无敌吧?还不得收到一堆Offer?
错!她报考美国前25的大学,通通被拒了!
有个在美的朋友吐槽:现在的面试官,脾气真是难弄。如果对路了,成绩差点也能进。如果不对路,成绩再好,特长再牛,也进不去!
而诡异的是:
一个吃货妹子,因为申请文书里表现出自己对披萨深沉和执着的爱,前一段时间被耶鲁大学录取了。
又有一个高中少女Ngoc,因为一篇吐槽自己文胸的文章,竟然被哈佛大学录取了!
这让那些拥有优秀履历却进不了耶鲁哈佛的华人孩子情何以堪?
让我们看下所谓的优秀华人孩子的标准简历:
托福成绩+,SSAT成绩95%以上,担任班长、大队长,专注一两个运动项目,会弹钢琴,得过一两个科技或者其他的奖……
感觉他们都是从标准化流程里精心打磨出来的产品呢!
但是,在大多数名校面试官面前,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内驱力和生命的激情,是不是具有领导力的潜能,在某个领域能引导别人和超越时代。
而过于结果导向的家长,以自己的判断去设计孩子的兴趣,以功利的目的去培养孩子的特长,弄得每个小孩都像标准化的产品,装备了各种炫目的技巧,却丧失了自我的个性和生命的热情。
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理想,即使看上去再“履历正确“,再优秀完美,那也是假的。演技再好,或许可以假装一时,却不能假装一世。
被别人设计的人生,最终不是在别人的羡慕中郁闷空虚,就是绕了个大圈回到自己要走的道路上。
我的表妹,因为当年建筑行业前景好,加上家里有人在该行业做领导,所以被父母要求学习建筑专业。
她成绩很好,也考上了浙大建筑系,毕业后进了省建筑设计院,有了一份收入和地位都不错的、别人眼中的好工作。
但是,她内心的愿望从来都不是搞建筑,而是研究生物。
苦闷地从事了8年建筑设计后,30岁的她决心活出自己的人生,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她抛弃了自己前面所有学的东西和做的经验,开始重新学习生物。
而仅仅过了10年,现在的她已经是北美名校的生物学博士,做的研究也得了国际奖项,被全球多家生物公司和机构抢着邀请加入。
在中国,刷题被认为是高三学生的主旋律,却有不少学生不好好在学校和家里学习,却跑出去看世界或做些稀奇古怪的研究:
Saco用西式的塔罗牌和中式的八卦研究命理学。
Zoe去亚马逊数雨蛙、金刚鹦鹉,甚至尼罗鳄。
Mary去非洲保护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
就是这三个不务正业的小姑娘,却都在今年上半年收到了美国名校的offer。
Zoe说,“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一度梦想成为兽医。所以当初听说有科考活动,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她坦言:“现实和想象还是有距离的,科考真心不容易。上船第一天就下雨,雨水漏进船里,打湿了半张床,简直没法睡。”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在上面的是知识和技能,这仅仅是浅层的技能,是容易后天习得的;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90%,是他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动机,这才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走多远,有多大成就。
美国的文化里,对一个人的至高称赞,是“你具有”leadership(领导力)”,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标志,和知识技巧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却和价值观人格密切相关。
约翰·麦克斯韦尔的《领导力的5个层次》里,写到了领导力从低到高的5个层次。
第1层:职位——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非听你的不可
第2层:认同——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
第3层:生产——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
第4层:立人——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他们所付出的
第5层:巅峰——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是谁以及你所代表的东西
高层次的领导力不是当了领导才有的权力,而是有了正向的价值观、态度、人格和动机而凝聚起来的力量,再付之于行动,自然而然成为领袖,让众人追随你。
高层次的领导力不是地位赋予的权力,也不是知识和技巧带来的能力,而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热忱,驱动自身做更好的自己,并愿意为大家服务和奉献,引领众人前往更高的境界。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是要激发他生命的激情和内驱力,自己推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