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路小五我与勺子的不期而遇
TUhjnbcbe - 2020/12/31 14:22:00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08500.html

生活重要,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

常常在想,器物和人的关系是什么?

日本美学家柳宗悦说,“良器能纯化周围的一切,人们的心慌意乱,也能因此而心平气和。若没有器物之美,世界将一片荒芜,杀心四起。”

美好的器物,是艺术品,在繁复的琐碎生活中,它点缀我们的精神世界;又将我们从无尽的虚无拉回日常,从在一箪食一瓢饮之中,体察到食物的可贵、生命的喜悦。

在北京宋庄有个艺术馆,整个空间只陈列一种器物——勺子。主理人路小五是个东北男孩,80后。他是美食摄影师,也是金工设计师,几年前,因为热爱收藏古董勺子,开了这座同时兼具工作室与美术馆功能的空间,将多年珍藏的勺子陈列于此。除了收藏,路小五也会帮客人定制带有个人印记的“勺子”。

在他看来,勺子是人与食物、生活、情感的联结,是餐具,是装饰,是爱,也是艺术。

疫情来了,宋庄封了村。四个月来,他每日与勺子相伴。城市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因为工作,远离家乡,路小五也一样。日常生活中,那些每日与我们相处,却很容易忽略的日用之器,如同千里之外的家,常常被忙碌隔绝于每个平凡的日常之外。

勺子,让路小五被更多人熟知,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他也变得更忙。年,因为疫情,他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不得不停下了脚步。“之前,我总是想方设法向外扩张,这几个月,被迫待在家里,开始逼着自己向内思考。”

对话路小五

路小五,本名路杨“勺与”文化品牌创始人、金工设计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商业摄影师(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著有摄影集《视觉美食家》。

Q1

疫情这段时间,每天宅在家的日常是怎么度过的,有什么新的创作或思考?

路小五:19年春节之前我就决定了今年不回家了,在北京闭关准备勺子的新书,只是临近春节时,疫情来了,主动闭关变成了被动隔离。这几个月,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筹备新书。每天起床后,就开始把家里收藏的勺子从各个地方找出来,擦拭、拍摄,给每个勺子做身份信息的记录存档,这些都是为了给我的新书做素材的积累。最初一个多月,我心态上没受太多影响。后来,随着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工作室的商业合作也受到了影响,也包括房租的压力;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无法回京。渐渐的,情绪聚集到一定程度,慢慢也就消解了。四月初,宋庄村里开始解封了,我陆续见了一些朋友、开了几个会、沟通雕塑的稿件和上色。

路小五在家拍摄的勺子

Q2

我知道你收藏的勺子来自世界各地,书中会有和勺子相关的故事吗?

路小五:勺子是人类的第一个餐具,七千多年前就诞生了,早于筷子和刀叉。现在,它会在东西方餐桌上重叠出现,是最常用的餐具,它见证了人类发展史和饮食文化的变迁。我不想做一本专业的史料研究书籍,大概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勺子冷知识的科普。

我的工作室里本来就有和勺子有关的视频。在我的计划里,一直有一个对话的设想,我想采访一些人,讲述他们与勺子的故事。

路小五的收藏系列

Q3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勺子的?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路小五:一开始学金工设计,其实和勺子没关系。那段时间,因为工作拍摄了很多做陶艺、扎染、金工的匠人。本来男生也喜欢火、电、光这些东西,觉得很酷,就去报班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只要有时间就去钻进房间,闷头做手工,当时我非常沉迷于用时间打磨一个作品。

Q4

我知道,你是因为帮客户定制了一把银勺开始了与它的不解之缘,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路小五:这位客户其实是我的朋友,他找我定制结婚礼物。他们结婚之前我们就认识了,还帮他们拍了婚纱照,我也算是他们的见证人。我知道朋友的爱人开了一家甜品店,所以我就想做一把勺子送给他们。当时我们还没有工作室,特意借了别人的地方熬了好几宿,才做好。我和他都很开心,发了朋友圈,然后,就有很多朋友陆续找我定制勺子。

因为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匠人,也不想成为所谓的大师,希望通过勺子这个媒介拓展更多的可能,寻找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和情感联结。所以,我每天都在研究在勺子功能性之外的创意,后来,又做了很多勺子的首饰和配饰。

饰品系列

因为喜欢,只要是出差或者旅行,我都会有意地去当地搜集勺子。渐渐地,有很多朋友在世界不同城市看到有趣的勺子,会拍照发给我;因为勺子,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甚至会寄勺子给我;在他们的人生中,勺子,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一部分遗失的记忆、缺席的情感。

Q5

回溯过往,做勺子和美食摄影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路小五:所有的关联都是经历了之后才发现的。摄影、旅行、设计、收藏,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在我身上同时存在。工作即生活,生活也是工作,所以,我做勺子时,不存在所谓的壁垒,我不想把自己定义成职人,也可能和我做摄影和雕塑有关系。

Q6

刚才你提到“缺席”这个词,勺子对于离家多年的你来说,是不是对缺席情感的填补?

路小五:我来北京7年了,有3年没有回家过年;上学和工作也在不同的城市。一些生活的场景,都会比较容易触动我。比如,餐厅看到一位妈妈用勺子给宝宝喂饭,我就会很感动。

其实,我和父母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很多改变,也是因为勺子。我之前脾气不太好,东北人嘛,性格比较直,从来不会和他们轻声细语的说话。后来,因为做勺子,我走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国家,接触了不同的人,我慢慢发现,爱意的表达很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缺席的情感都不会再回来了,珍惜当下比弥补更重要。

路小五在世界各地拍摄的勺子、卖勺子的店和做勺子的手工艺人。

现在,我和父母的关系非常融洽。这种融洽不是去拥抱他们,也不是说一句我爱你,而是将情感转化成一种温柔的相处方式。

现在每天也会给家里打电话,更多时候像一个工作汇报,有时候打了20分钟,他们也不一定能听懂,但是,我和父母之间始终保持着这种既疏离又紧密的关系。

对我来说,勺子承载了一些缺席的情感记忆吧。

Q7

有没有和勺子有关,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路小五:收勺子的过程中,总是有很多不期而遇的经历。年圣诞节,我订了机票去日本东京一个古董市集收勺子,到了之后发现市集取消了。无事可做,我只好去了京都,在当地市集闲逛时收了一套心仪的古董勺子。第二年又去日本,在东京又收了同一系列的不同款。这是一套非常有日本特色的和果子甜品勺,上面雕刻了很多代表日本文化的图案:神社、木屐、仕女、佛陀、富士山等。

现在,这个系列我一共收了11款,国内其他收藏爱好者也收了这个系列,但一般只有5~6款。

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我便不对结果抱太多期待,总会觉得是勺子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它,就像等待一个奇遇或惊喜,我与勺子的故事变成了不期而遇。这些经历也影响了我收藏勺子的初心:不以名贵、齐全和稀有为收藏目的。

我承认,一些国内的藏家收的勺子比我的名贵。但是,我更在意的是勺子背后的故事,它对一段旅程的见证,还有,因为一个器物,开启了我对一个国家(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比如,因为收藏日本甜品勺,我开始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这就要追溯到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只有宫廷才会使用勺子吃甜品,但主要用于喝汤,后来流传到日本之后,演变成食用和果子时使用的小勺子,但他们喝汤是不用勺子的。

另外,我去意大利时,偶然去一个当地珠宝设计师店里买东西,和设计师成了朋友。他看到我设计的勺子,很感兴趣,第二年我再去意大利,他也向我展示他的作品——两把机车风格的勺子。因为喜欢同一个物件,我和他,和这个城市产生了一种隐形的联结,再去这个城市时,少了很多陌生感。因为他,我还认识了另一位意大利朋友,他准备帮我在意大利出一本中意双语的画册。

很多际遇,好像都在常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Q8

工作停滞之后,你有什么应对方案和计划?之前,因为地球上最后一只白犀牛苏丹的离世,你做了雕塑《动物芭蕾》,这次,会以疫情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吗?

路小五:《动物芭蕾》做得非常轻松,趣味。我当时只想对公众做一个科普,也是鼓励自己不断投身于公益事业,并没有做成深刻的主题。

这次疫情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但是我不想用这个主题创作,因为社会话题太复杂,我没有太多能够深刻表达的东西。但是,疫情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反省。从去年开始,我做了很多勺子的雕塑,都是关于吃,关于欲望的。从这些作品里,我希望表达的是:人应该适当的控制欲望。

我一直认为欲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激励和促进我持续前行,也可能是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不断追求的东西,到最后可能会将我引向原点,兜兜转转,可能什么都没有得到。

对我来说,控制欲望就是不断平衡现实和理想、商业和初心。这些雕塑,对我来说可能是对现实生活解答,也可能只是我提出的困惑。

因为疫情,今年的工作计划几乎都取消了,虽然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但也多了一些时间去沉淀。今年主要的计划就是做内容的深耕,降低自己的KPI,在适合的契机来临之前,只向内拓展。

《时光勺》系列获得年“天工精制”国际珠宝大奖赛“最佳创意奖”

我觉得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做直播、录抖音,当你没想清楚自己的方向,盲目的追一些风口时,很容易在潮流中迷失自己。

因为疫情,创业者因此建立起来的危机意识或者危机机制,又一次提醒我,如果内容做得不好、过渡消耗自己、挥霍金钱和身体,会带来不可逆的危机爆发。

Q9

经历了很多不同的行业,做勺子,会是伴随你一生的事情吗?

路小五:我对创业是有时间规划的,对做勺子这件事可持续的时间长度没有做过设定。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技艺和记忆是无法抹掉的,哪怕最后变成一种谈资。

对我来说,勺子就是我现在正在做,正想做好的一件事,未来如果我不做勺子了,也会是由勺子演变出的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Q10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或最想见的人。

路小五:最想做的事儿是线下活动;最想见的人是父母。

采访、撰文、编辑

郭萌

图片提供

勺与工作室

往期文章:

来北京这6家餐厅度假,食物让我们重回日常

暮春的雨,是为了拥抱初夏的风

青梅酒,春末夏初,一场关于时光的实验

张一驰:从广告狂人到花臂珠宝博主

去处

在西北的摩洛哥,遇见四月梨花雪

专访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

全球经济震荡下,当代艺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路小五我与勺子的不期而遇